魏都大梁。
魏王增與魏相成在一室內議事。
“秦國進攻了趙國,奪取了趙國的城池……”魏增憂心忡忡地開口。
魏成拱手詢問“大王難道是想要再與趙聯合抗秦嗎?”
魏增連連擺手,說“當年五國合縱都沒能攻下秦國,我與現在的趙國聯合又能有什麼用?進攻秦國隻會引出他們的怒火,到時候戰爭又將降臨在魏國身上啊。”
自從幾年前信陵君去世,秦國就像是解開了禁忌,派軍攻打魏國,占領了大片魏土。
魏王現在一聽見秦,是又恨又怕。
再跟秦打,魏就要滅國了。他哪敢挑事?
魏王說“我所擔心的,是趙國危險之後,那時魏國應該怎麼辦啊?”
魏成看著焦慮的大王,歎氣。
害怕,但又不想行動,不願意承擔後果,隻是在心裡期盼事情會向對他有利的結局發展。這樣的人得不到好的結局啊。
魏成用沙啞的聲音說“大王,我們為什麼不與秦國聯合呢?”
魏王睜大了眼睛,本來想讚同,卻及時刹住車
“不不不,我們怎麼能與秦國一起攻趙,攻下了趙國之後,秦一定會轉頭進攻魏國。”
這點基本常識他還是有的。聯合什麼的,全都是騙人的套路。
一旦能夠背刺盟友獲得利益,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背刺。這才是戰國時期通行的準則。
魏成卻說“大王,我們與韓、趙的關係親近,自然不可以攻打他們。”
最主要的是,現在韓國都被打殘了,再碰估計就會暴斃,而趙國也危險得很,徘徊在暴斃邊緣。
他提建議不是為了做秦滅國的踏腳石,而是為了扯秦國後腿。
“那我們……?”魏王目光凝滯。
魏成堅定地說“魏與秦聯合,進攻楚國,這是我們能夠生存的道路。”
魏王欣喜地笑,問相邦“請您告訴我原因。”
魏成於是條理清晰地說“魏國現在處在危險的境地,秦王這幾年強占下我們二十餘座城池。沒有足夠的國土,就沒有足夠的子民,就沒有能夠戰鬥的軍士與供應前線的糧草。魏國需要更多的土地。
“可是難道我們能去攻打韓國與趙國嗎?占領本就弱小的國土隻會增長秦的氣焰,哪怕韓、趙的部分土地歸屬魏國,也隻不過是魏國短暫地替秦國持有而已,就像鄴地一樣。”
魏國的鄴地割讓給趙國沒兩年,今年就被秦國打趙拿到手了。戰國的地盤就是這樣,倒騰來倒騰去,今年是你的,明年是他的,後年是我的,紛爭不休,易主不斷。
魏成斷言道“等到那時,秦國一定會迅速吞沒其中最弱的國家,然後攻打還沒休養過來的魏國。”
魏王讚同相邦的話,臉色也隨之凝重起來。讓大殘的魏和秦碰碰樂,無異於自尋死路。
魏成繼續說
“因此,我們要借助秦國的力量。
“削弱楚國是秦王所求的事,由我們提出共同擊楚,他一定會欣然同意。現在秦國又戰勝了趙國,能夠抽出更多兵力對付楚國。
“與秦國合作,我們能夠打下更多土地,更能夠借此延緩秦進攻趙國的腳步,還能夠削弱南方楚國的力量,這是一舉三得的做法。”
取地,魏可強。
活趙,魏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