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勝利的消息傳入闖的耳中。
闖日常向燕丹播報新聞。
燕丹聽之大喜,問“趙軍如何贏下秦軍?戰果如何?”
闖說“儘斬秦軍,聽聞武安君正在攻打武城、平陽。”
李牧準備把邯鄲南方的兩個門神也收回,讓秦軍再次退守鄴地。
“快!退準備得怎樣了?”燕丹聽了,忙問。
自從上次反思自己準備不足之後,退開始時刻備著跑路的物資。
闖聽懂了,說“太子,鹹陽現在低迷,秦王似乎又要召軍備戰,戒備森嚴……”
不適合跑路啊。
燕丹
卻道“現在正是時候!”
他說得篤定“失敗會讓趙政感覺恥辱,他就要掀起與趙的大戰了。這樣一來,他絕對沒有時間關注到我們。”
趙國贏了,本來秦王就不喜歡趙國,現在變得更不喜歡。
趙國對秦王開了嘲諷,把仇恨與注意力全部吸引過去,燕丹此時不跑,更待何時。
就算被發現,有一個亮眼的趙大燈泡在旁邊擋著,秦王也根本沒心思大規模搜查、攔截他。
闖一聽,有道理,連忙去聯係退。
燕人小分隊開始在鹹陽行動起來。
賄賂、偽裝、偷渡……
燕人借助這些年暗地打通的關竅,悄悄離開了鹹陽,向東北奔去。
燕丹望著曠野,舒心大笑“哈哈哈哈!隨我歸燕了!”
我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秦王尚不知鹹陽城內少了什麼,但他確實如燕丹的預料,很想把場子找回來,便和王翦談話,分析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王翦為李牧而頭疼,他認真盤了一遍趙國,找到了缺陷,說“王上,趙將隻有李牧可擋我軍。”
李牧牛,可他再牛也隻有一個人。
趙國當前可用的將領嚴重不足。
但秦國不一樣,王家的、蒙家的,以及桓齮、楊端和,單拎出來都是為秦國攻過城池的成熟人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正在成長中的新人逐漸冒頭。
“再攻趙國,可以兵分多路,從太原、鄴城同時起兵。”王翦說。
李牧一個人救不過來的。
但秦軍隻要在其中一路取得成果就足夠了。
“為護邯鄲,李牧抽調許多兵力南下,邊防軍防守必定不比往常,以太原為起點,攻其背。而李牧又不能置鄴城的攻勢不顧。無論他如何抉擇,秦都能獲利。”
桓齮之前打下的趙城已經全部被李牧收回,但這不代表他一點貢獻都沒做。
桓齮借平陽、武城一戰,大斬趙軍,消滅了趙人的大批有生力量。
因此,趙國各地需要調集更多軍隊保護邯鄲。
趙國邊防才會比以往空虛,秦軍也就有了可乘之機。
從本心來講,王翦不喜歡冒險,他打仗也很穩。現在還不是滅趙的時候,秦軍要繼續蠶食趙國。
秦王覺得他的計劃很好“可以。”
定下了後續的進攻方向,當前專注坑韓一萬年的李斯也知道了這個消息,他又向秦王獻策。
“大王,韓非先前曾言,可集韓、魏之力,一同攻趙,不如讓二國也向鄴地出兵,與秦合力進攻。”
在韓非還一心為韓的時候,秦王曾經和李斯聊過韓非的言論,分析這個人能不能用。
李斯就把當時韓非表忠心的話記在心裡了,剛好現在用上。
被韓王冷待,他真的很氣。不能起兵攻韓,但不妨礙他給韓找事乾。
李斯的想法直白韓、魏本來就弱,不如趁這個機會,再削弱他們一把。我們還能少費一點秦兵,穩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