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國之根本,為皇帝所控!(2 / 2)

“先坐下來把剛剛朱檀這小子給我們的手冊看完吧。”

首先看得就是耿炳文手裡的那張傳單。

也就是通緝令。

上麵清清楚楚記載著張姓老頭的種種罪行,什麼雞鳴狗盜的罪行。

還有什麼當街搶錢袋,坑害周遭旅人錢財的罪行。

總之罪行有大有小。

這老張頭數次鑽法律的空子,仗著自己讀過幾年書,逍遙法外許久了。

作為藩王的朱檀一直想要殺他,但覺得殺了他沒有比用他不斷完善律法作用大。

也正是因此把他留下來了。

“陛下,這上麵還有一些小字,是關於……”

耿炳文不敢說出懿文太子的稱號,但朱元璋多半猜到了是什麼了。

直接搶過來查看,這一看頓時就驚到了。

“昔日,劉伯溫曾對太子說,國之根本是讀書人,士大夫。”

“大明朝的皇帝一直以為國之根本是百姓。”

“這兩點在曆史上都有過例子證明,似乎都是正確的,但似乎都是錯誤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能臣魏征曾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也認為得民心者得天下,此為國之根本在百姓。”

“可最後,覆滅唐朝的,正是百姓!”

“而司馬氏衣冠南渡,靠士大夫得以延續半壁江山。”

“趙宋江山養士大夫讀書人百年有餘,也是因此延續帝國江山存續。”

“此為國之根本在讀書人,在士大夫。”

“可最後覆滅兩朝的,正是朝廷倚重的士大夫,養了幾代的讀書人!”

朱元璋看到這裡,心頭微顫,這一番話語,朱檀竟然在此等年紀就有這樣的感悟。

這一定是日夜與民同食同寢,深得民意才可以得出的治國結論。

隻是這兩種說法,都是國之根本,每一個朝代無論側重哪一個,都避免不了覆滅的結局。

那麼,朱檀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世紀難題,曆朝曆代都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就現在,方孝孺黃子澄等人還有自己的皇太孫朱允炆夜以繼日地研究這個問題。

但在整個問題上,朱允炆跟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朱允炆傾向於士大夫,而自己傾向於百姓。

這兩種觀念都沒有錯,都是治國方針。

可具體要如何把控製度呢?

朱元璋懷著好奇期待的心情繼續往下看。

“本王認為,國之根本不在民,更不在士大夫、讀書人。”

“國之根本,在上位,在天子!”

“帝者,天子也,上合天意,下順民心,中控人心!”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鬆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此四句話,贈與兗州府所有官員。”

“亦贈與兗州府所有身居高位,或一方領袖。”

“事無輕重,人無卑賤,官無大小,能參悟者未來必成一方賢才。”

“若天下大亂,兗州府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大明魯王朱檀致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