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熹帝的性子,能主動提出合葬,提出蒙蔭齊家,甚至是傳位給太子,已經算是做出了最大的仁慈和讓步,這種時候她要是再不識抬舉,隻會適得其反,激怒帝王。
不得不說,光熹帝這一招相當狠也相當絕。
他想傳位給太子,又怕自己駕崩後齊家重蹈當年蘇家的覆轍,手握朝中重權,把控朝綱為所欲為,因此直接來個去母留子,與皇後談條件,隻要她願意死,帝王之位就是太子的,誰也搶不走。
齊皇後盼兒子登上這個位置盼了那麼多年,自然不可能不答應。
如此一來,既可完成他想傳位的心願,又能把外戚控製朝綱的可能性扼殺於搖籃中,不留任何隱患。
齊皇後腦子再不夠用也能想到這一點。
——
趙熙回到東宮,宋巍他們還沒走。
芳華站在門外等他,見到人,先送上手爐給他取暖,之後才問:“如何?”
趙熙冷靜回道:“母後應該是之前就答應了父皇願意一死。”
光熹帝的性子,芳華是了解的,少年登基被蘇家把控多年,獨攬大權之後便喜歡將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他既然能提出合葬,就必定會提前與齊皇後通氣。
齊皇後答應,則太子登基,帝後合葬,皆大歡喜。
齊皇後不答應,則太子登基,皇後慘死,母族凋敝,悲劇收場。
這才是光熹帝一貫的作風。
“那她方才都跟你說了些什麼?”
“母後給我下了一道懿旨,讓我當了皇帝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能落淚,不管遇到什麼姑娘都不能動情。”
“你母後說得對!”芳華讚同道:“她是為了長遠考慮。”
說著,伸手將趙熙肩頭的碎雪拂去,“熙兒,不管你將來走多遠站多高,姑父姑母,還有三郎一家,永遠都會是你背後最堅實的盾牌,我們這兒,便是你的家。”
……
東宮和坤寧宮的一舉一動,早有人詳細說給了光熹帝。
聽完彙報,光熹帝輕哼,“還算她有些遠見,不至於太蠢。”
隨後,吩咐崔公公,“既然已經答應,就不必在宮裡耗著了,讓人準備一下,送出去靜養。”
崔公公猶豫道:“要不要讓人去東宮通報一聲?”
“這宮裡眼線何其的多,皇後要出宮,這麼大的動靜,還用得著通報?”
崔公公當即明白帝王的意思,這是不希望太子再去見皇後,他道了聲奴才遵旨,便下去安排出宮事宜了。
……
芳華幾人在東宮坐了將近兩個時辰,離開的時候,在宮道上碰到乾清宮的禦前太監。
禦前太監對著陸行舟和芳華行了一禮,“侯爺,侯夫人請稍等,皇上有東西要交給二位。”
芳華頓住腳步,“什麼東西?”
“聖旨。”
禦前太監說完,陸行舟、芳華、宋巍和宋元寶四人便跪了下去。
小太監開始宣讀。
聖旨上說,長寧侯夫人救駕及時,特封為護國公主,恢複皇族身份,重上玉牒。
芳華有些驚愕,驚愕過後,是止不住的心疼。
兄長這是料準自己不剩多少日子了,想把所有的遺憾都彌補完。
閉了閉眼再睜開,她聲音清朗,“臣妹趙尋音,接旨。”
這一小插曲過後,幾人繼續出宮。
宮裡安排了馬車,趙尋音和陸行舟一輛,宋元寶和宋巍一輛。
終於能隨意說話,宋元寶忍不住嘀咕,“這次救駕,明明爹也有功,皇上為何不封賞你?”
------題外話------
重上玉牒,以後作者旁白就寫成“趙尋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