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婆樓道:“首陽山四周,乃晉朝先輩祖陵,幾代先人,皆在此處,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司馬衷四代先祖,皆葬於此。漢人立國,國家大事,在祀與戎,祖輩陵寢,豈能棄而不守,必要祭祀首陽山。”
“那軍師之意是?”
“天王棄洛陽,而伏兵首陽山,晉軍收複洛陽,必先修複陵寢,祭祀大晉曆朝先祖,趁機出兵,伏而殲之,必得大勝。”
苻健道:“原來洛陽故都,玄妙在此。好!孤王親自領兵,設伏首陽山,留下洛陽,等晉軍來取。”
當天夜裡,天王苻健,皇侄苻黃眉、苻堅等麾下眾將,紛紛拔營,舍棄洛陽,故意向北繞道,避開耳目,悄無聲息,去往首陽山,等候晉軍到來。
......
再說晉軍先鋒官姚襄一路北上,直抵洛陽城下。此時一座古城,悄無聲息,城門大開,雖然城池破敗,百業凋零,但是三三兩兩,還有百姓出入。
遠遠眺望,甚是疑惑,姚襄、姚萇兄弟二人,也是多了個心眼兒,未敢輕易入城,便命幾個兵卒,抓來兩個百姓詢問。
姚襄問道:“我乃大晉先鋒官姚襄,你等可知,退守洛陽的秦軍,去了哪裡?”
一個百姓道:“昨夜拔營,無聲無息,確實不知去向。”
姚萇問道:“城中還有多少人口?”
另一個百姓道:“城內隻有千餘戶,不足萬人,但絕無秦軍兵士。”
姚萇靈機一動,說道:“你二人速速回城,告知城中大戶,就說晉軍到此,撒出消息,命城中大戶,出城來迎。”
“草民明白...草民明白...”
兩個老百姓趕忙跑回城中,大呼小叫,召喚街坊,弄得四鄰皆知,紛紛出城。
等了一個時辰,大都督殷浩也率大隊人馬來到,見姚氏兄弟裹足不前,不知原因,隻見姚襄近前作揖道:“啟稟大都督,末將已派人探查,洛陽乃空城,隻有百姓千餘戶,不足萬人,秦軍聞風而逃,隻怕已逃回關西。”
“哦?”殷浩大為驚訝,對參軍王彪之(字叔虎)道:“叔虎先生,以你之見,這座空城,收是不收?”
“此事想來,到是蹊蹺。城池破落,百業凋零,占之無用,守之無援。大都督不妨也棄洛陽,殺向潼關。”
“萬萬不可,自古皆以長安為都,唯有大晉洛陽定都,皆因自高祖司馬懿至今,曆代先祖,皆葬首陽山下,祖宗陵寢,豈能棄而不守?”
王彪之問道:“那大都督之意,要留守洛陽?”
殷浩道:“先命大軍在洛陽城外紮營,待我等修複先主陵寢,祭掃之後,再圖追擊。”
王彪之道:“大都督不可,如今數萬秦軍,去向不明,萬一從哪冒出,殺個措手不及,如之奈何?”
殷浩道:“穎水大捷,痛擊秦軍,想必已經畏懼,西逃潼關,不敢來戰,叔虎不必多慮。”王彪之心中滿腹疑惑,覺得秦兵必有玄機,但軍令傳下,大隊紛紛紮營洛陽城外。
到了次日,收複洛陽的捷報,快馬送回江東,大都督殷浩率隨行文武將佐,一起出發,去為大晉列為先主,修複陵寢,祭掃祭拜。
人馬列隊已畢,參軍王彪之心有不甘,在列隊集合之時,趕出城外,快步來至殷浩馬前,攔住殷浩戰馬,殷浩問道:“叔虎不留守在此,莫非要與本督同往?”
王彪之勸道:“秦軍狡詐,不肯出戰,獻出洛陽,必有玄機,請大都督三思而行。”
殷浩道:“兵法雲窮寇莫追,秦軍已丟中原,待我等祭掃之後,便發兵關西,直取長安,二京可定。”
王彪之道:“若大都督執意前往,下官隻求大都督,撥我一部兵馬,留守在此,萬一有變,也好接應。”
殷浩點點頭,說道:“也罷,本督留一萬人馬,歸參軍節製,留守洛陽,以防生變。”
眾人都以為秦軍不見蹤影,難以再反攻洛陽,便跟隨大都督殷浩去往首陽山,祭掃先主,修複陵寢。大隊人行進而去,塵風茫茫。後有清代詩人楊賓做《望首陽山》為讚:
垂鞭信馬蹄,平沙入孤竹。孤竹傳者誰,二子伯與叔。
讓國久無家,東海留芳躅。豈至采薇時,不食還鄉曲。
而以首陽名,專號茲山麓。清風詎可攀,廟貌隨時俗。
俎豆縱千秋,不飽他人粟。我來大道旁,日暮仍馳逐。
安得拜衣冠,細摸殘碑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