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亦有言,意得則歡。嘉賓既臻,相與遊盤。
微音迭詠,馥焉若蘭。苟齊一致,遐想揭竿。”
四言詩遠比五言要難,眾人既要醞釀詩句,也要緊盯耳杯,這耳杯順水潺動,又返回餘姚縣令孫統跟前。孫統先做了五言,又吟出一首四言曰;
“茫茫大造,萬化齊軌。罔悟元同,競異摽旨。
平勃運謀,黃綺隱幾。凡我仰希,期山期水。”
眾人玩的開懷,王羲之坐的久了,兩腿發麻,便起來伸懶腰,抬眼一望,幾個人在旁邊圍成一團,好似有人作畫。侍郎謝瑰、功曹勞夷、主簿後綿、筆掾卞迪四人圍在一旁,觀看畫作,作畫之人,乃是上虞縣令華茂。
畫上所做內容,便是一群文人,在山間玩曲水流觴,謝安跟到王羲之身後,說道:“觀其畫作,乃是今日之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真佳作也。”
華茂幾筆勾勒,畫作已然成形,王羲之道:“華先生畫作精妙,有畫無詩,豈不遺憾?”
謝安也道:“若不飲酒,就題詩一首,成畫之美。”
華茂道:“諸位高士麵前,實屬獻醜,這詩詞麼......”華茂想了想,提筆寫道:
“林榮其鬱,浪激其隈。
泛泛輕觴,載興載懷。”
華茂題詩署名,畫作首尾,眾人紛紛稱讚,正在眾人品評之時,曲水潭邊,又是一陣擊掌,熱鬨起來。原來耳杯漂到前餘縣令謝滕跟前,一時著急,想不起詩句來,三聲擊掌,謝滕認輸,便也飲下三觴美酒。
置杯水上,那耳杯漂泊幾許,又回到參軍徐豐之跟前,眾人大笑,紛紛呼道:“徐參軍再做一首。”
參軍徐豐之二度得耳杯,不由得又做詩詞,詩曰:
“俯揮素波,仰掇芳蘭。
尚想嘉客,希風永歎。”
一個時辰過去,王羲之道:“今日諸位玩樂儘興,方才與自家子侄,聞詩起舞,隻可惜子侄詩詞,尚顯著稚嫩,未能和韻,意猶未儘。”
“那王將軍之意......”謝萬問道。
王羲之道:“夕陽將至,憾無絲竹,不如我等選出三人,和韻作詩,諸位聞詩起舞,以掀高潮,諸公意下如何?”
謝安道:“此議甚妙,太學博士孫綽最善和韻詩,請孫大人先唱,我與逸少兄和之。”
太學博士孫綽、王羲之、謝安一起起身,孫綽在前,第一個舞袖吟道:
“春詠登台,亦有臨流。懷彼伐木,肅此良儔。
修竹蔭沼,旋瀨榮丘。穿池激湍,連濫觴舟。”
第二位是王羲之舞袖,緊跟其後,也吟道:
“代謝鱗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
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迺攜齊契,散懷一丘。”
第三首詩詞,謝安接上前韻,接著吟道:
“伊昔先子,有懷春遊。契此言執,寄傲林丘。
森森連嶺,茫茫原疇。迥霄垂霧,凝泉散流。”
三人連韻作詩,如詩經雅樂,舞步隨行,一通射獵舞,引得眾人或是起舞,或是暢飲,好生快活,如人間仙境,似天宮群仙。圍觀之人,越聚越多。
王羲之起舞之後,額頭微微冒汗,拭去汗水,王羲之道:“今日諸公儘興,不虛此行,返程之前,望諸公把今日所做詩詞,一一筆錄,王某筆錄成卷,傳於後世,不負此間芳華。”
謝安道:“今日遊樂,多虧右將軍張羅,隻可惜右將軍厚待了諸公,今日滴酒未儘,反是怠慢了主人,豈有此理?不如我等共敬主人一杯,再請主人賦詩一首,以示圓滿。”
聽了謝安提議,眾人紛紛響應,旁邊侍從端上一觴酒,王羲之雙手端耳杯,一飲而下。
借著三分酒興,一個條案之上,筆墨紙硯,皆已備齊,王羲之提筆潤墨,揮毫寫道:
悠悠大象運,輪轉無停際。陶化非吾因,去來非吾製。
宗統竟安在,即順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適足纏利害。
未若任所遇,逍遙良辰會。三春啟群品,寄暢在所因。
仰望碧天際,俯瞰綠水濱。寥朗無涯觀,寓目理自陳。
大矣造化功,萬殊靡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親。
猗與二三子,莫匪齊所托。造真探玄根,涉世若過客。
前識非所期,虛室是我宅。遠想千載外,何必謝曩昔。
相與無相與,形骸自脫落。鑒明去塵垢,止則鄙吝生。
體之固未易,三觴解天刑。方寸無停主,矜伐將自平。
雖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餘馨。
取樂在一朝,寄之齊千齡。合散固其常,脩短定無始。
造新不暫停,一往不再起。於今為神奇,信宿同塵滓。
誰能無此慨,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