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蘭亭盛會,三足鼎立 77:投燕國姚襄倒戈,換質子庾希獻計(1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5493 字 3個月前

被廢為庶人的殷浩,終是年逾半百之人,一頓杖責,也需臥床數日,隻有長子殷涓陪在左右伺候。棍傷漸愈,離京之日,也不可能再拖,即將離開京師建康。

“幸有侍中大人美言,太後才饒得不死,老朽險些命不能保。”

“叔伯言過了,太後乃女流,一貫婦人之仁,伏地求她,便可心軟。我庾、殷兩家乃世交,叔伯之事,便是庾希之事,豈能見死不救。”

殷浩長歎一聲,飲恨言道:“此番兵敗,釀成千古遺恨,至負朝廷,老夫何顏活於世啊。”

庾希道:“叔伯不必內疚,論成死罪,並非太後本意,而是桓溫賊子,上章參劾,惡言相加,此仇不報,我豈能善罷甘休!”

庾希一言道破緣由,殷浩這才明白,即便桓、庾兩家聯姻連親,也不過是冠冕堂皇,表麵敷衍,背地裡桓、庾兩家依舊暗含不服,私存恩怨,參劾殷浩,隻不過是暗中減除庾家黨羽。

殷浩與庾家是世交,殷浩道:“桓溫既然有誌北伐,不如成全於他,早日和解,自古冤家路窄,冤家宜解不宜結呀!”

庾希道:“叔伯放心,有我庾希在京,太後、丞相也要言聽計從,桓溫休想獨攬大權。我已向吏部保舉,請令公子殷涓入仕,任我府上長史。”

“此言當真?”一聽兒子能入仕為官,眼前頓時一亮。

殷浩忍不住老淚縱橫,說道:“老夫即將離京返鄉,賢侄如此抬舉,何以相報?”

“庾、殷兩家世交,皆是朝廷棟梁,理當如此。”

魏晉時期,任用官員是九品中正製,沒有顯貴保舉,沒有士族身世,僅靠寒窗苦讀,難以入朝為官,士大夫出身的殷浩,得知愛子能被抬舉為官,是興奮無比,這遠比桓、庾兩家的恩怨更為要緊。

殷浩告離京師,把愛子殷涓留在庾家,在家中為府官,從此殷涓追隨庾希,庾、殷兩家依舊緊密無間。宋代詩人陳普有詩詞《詠史下·殷浩》為證:

王蒙謝尚不堪論,庾翼桓溫亦浪言。

兩晉士風真可笑,儘將管葛許深源。

“大哥,大哥......”一陣呼喚聲傳入淮北大營,與殷浩反目成仇的姚襄兄弟,駐紮譙郡,不敢回師晉國,已經成了一支孤兵。姚萇快步來到大營,作揖道:“大哥,天降好事。”

“何事言好,難道朝廷還能偏袒我等不成?”

“正是此事,朝廷廢殷浩為庶人,太後降旨安撫我部,赦我兄弟無罪。”

姚襄道:“太後若是問罪,我到心中踏實;如今廢了殷浩,赦免我等,心裡卻不踏實了。”

“為何?”

姚襄道:“我等幾欲謀反,朝廷屢屢安撫,難道褚蒜子就毫無戒心?”

“我兄弟手上有兵,又通曉中原道路,朝廷不敢將我等怎樣。”

“殷浩何許人也?他與庾家乃世交,如今大晉朝廷,士族林立,盤踞朝堂,視我等部族,如喪家之犬,你我幾時才能有出頭之日?屈身晉國,終究難成大事。”

“那兄長有何打算?”

“聽說燕主慕容儁,廢了東晉年號,自立為帝,聲勢浩大,將渡黃河,你我不如投奔慕容儁,另謀大事。”

二弟姚萇道“從趙國逃出,投奔晉國,如今又要轉投燕國,幾時才能安生?”

“想當年三國劉備,在公孫瓚、袁紹、劉表等群雄麾下,幾經輾轉,方成霸業,自古成大事者,豈有坐享安寧之理?”姚襄道。

“嗯。”姚襄點頭道:“淮北並非我等久留之地,早早投燕,免得夜長夢多。”

三度北伐失利,姚襄、姚萇兄弟也知道自己朝中無人,早晚要被朝中士族加害,便北投燕帝慕容儁。姚襄、姚萇獻上了掌控的黃河南岸大片土地。這也使得,燕國迅速壯大,與東晉、前秦形成並立之勢。真可謂:

合久必分有預言,三分鼎立命由天。

英雄自古多流蕩,歲月長歌戰亂年。

姚氏兄弟投燕,早朝之上,丞相司馬昱奏道:“啟奏太後,淮北急報,姚襄、姚萇兄弟二人,背主投敵,將黃河南岸土地獻於燕國,若等閒視之,燕國必成大患,宜早北伐。”

“唉......”褚蒜子歎了口氣道:“連年北伐,耗資無數,姚氏兄弟,反成大患,諸位卿家可有良策?”

侍中庾希道:“太後不必多慮,自古得江山者,城不在多,兵不在眾,唯有良策,誅殺賊首,必可取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