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蘭亭盛會,三足鼎立 84:五丈原中計喪命,明光殿獻策絕糧(2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6217 字 6個月前

在當地豪強喬秉相助之下,秦軍大敗,丞相苻雄陣亡,敗報再度傳到長安,得知丞相苻雄陣亡,痛失胞弟的天王苻健如五雷轟頂,血灌瞳仁,頓時氣得口吐鮮血,病重於床榻。

敬武王苻雄不僅是苻健兄弟,更是當朝丞相,朝內朝外威望最高,此時陣亡,可謂塌天之禍,大失軍心。

天王苻健憂疾如焚,病的起不來床,身邊此時隻有太子苻萇、淮南王苻生二人侍奉左右。這時,殿外傳來一陣說話聲,臥在病榻上的苻健問道:“何人做聲?”

一個侍女道:“啟稟天王,衛將軍苻黃眉、龍驤將軍苻堅率鄧羌、楊安等人到此,請旨再度出兵,決以死戰。”

苻健道:“傳眾將來見。”

前秦朝廷的文武大臣,跟隨苻黃眉、苻堅二位王侄一齊入殿,紛紛跪倒,苻黃眉道:“兩戰兩敗,雖有失利,長安尚有人馬三萬,不如再度決戰,臣等寧可一死,絕不屈身那桓溫賊子!”

苻堅此時披白戴孝,眼含熱淚作揖道:“請天王恩準,賜我一支兵馬,侄兒親自出戰,與晉軍一決雌雄,為父報仇!”

“唉.....”苻健長舒一口氣,說道:“孤王悔不聽呂軍師之言,損兵折將,白鹿原傷及太子,五丈原又失丞相,如今長安危矣,誰也不可輕舉妄動,一切等軍師回京,再做商議。”

苻堅又道:“我等絕非貪生怕死之輩,如此延遲,隻恐貽誤良機呀。”眾人個個摩拳擦掌,誓言報仇雪恨,躍躍欲試。

隻見呂婆樓說道:“左軍師雷弱兒已去西岐募糧,不如暫且等候一日,待雷軍師回京,看糧草情形,再做定奪。”

呂婆樓是天王苻健最信賴之人,苻健沒有理會一群武將,采納了呂婆樓建議,躺在床榻,擺了擺手,讓眾將退下。未能請到軍令,也隻能退到殿外等候。眾文武官員候在外殿,焦急等待左軍師雷弱兒回京。這雷弱兒出行之地也不遠,便是去西岐籌措軍糧。

眼看天色將明,一夜未眠的百官,正在三三兩兩,商議破敵之策時,太監來報:“啟奏天王,左軍師回京。”

“快請軍師。”

隻見雷弱兒快步走來,殿外眾人,正焦慮紛紛詢問情況。雷弱兒草草作揖行禮,顧不得多言,便進了內殿。

天王苻健略帶幾分掙紮,強撐身子,伸手言道:“軍師不必多禮,來的正是時候。”

雷弱兒道:“臣在西岐,悉聞晉軍將至,星夜趕回。”

“桓溫勢如破竹,將至長安,該如何是好?”

雷弱兒道:“下官以為,桓溫強在連戰連勝,士氣正旺,弱在行軍千裡,糧草不足,此逢麥收時節,天王當搶收麥田,屯糧自保。”

“若桓溫強攻長安,又當如何?”

“隻要糧食在手,人心自歸,留一座空城,獻於桓溫,桓溫缺糧,終將不戰自退。”

“好,”苻健道:“就依軍師之計,提前收割麥田,以絕桓溫軍糧。”

天王旨意傳下,秦軍四處出兵,強征關西麥穀,運往西岐大營,一時間關西各地,糧食皆被征走,空留荒田,置於晉軍。這才是:

秦川遙望草尤黃,關內遠聞飄麥香。

策馬征程分一水,激塵漫道蕩諸方。

大都督桓溫率兵入藍田,直驅灞上,與司馬勳會合。秦晉相隔灞水,隔灞水相望,便是長安故都。可是遠遠望去,城頭不見旌旗。桓溫、司馬勳等人立馬灞水,桓溫道:“本欲決一死戰,速戰速決,未曾想長安不見秦兵,是為何故?”

司馬勳的漢中兵馬,比桓溫主力先到一日,他說道:“昨日到時,便是如此,聽當地百姓傳說,秦主苻健,搶收麥田,移營西岐,舍棄長安城。”

桓溫摸了摸胡須道:“看來苻健早已算定,我軍遠征,糧道周折,以此拖垮人馬。”

長安近在咫尺,是進是退,桓溫猶豫起來。正在此時,遠處烏烏泱泱來了不少百姓,有老有少,男女摻雜。一個校尉作揖道:“啟稟大都督,關西百姓,得知大都督到此,前來勞軍。”

“王師北伐,人心所向,既然百姓犒勞三軍,當以大禮相迎。”桓溫道。

身旁侍衛這才讓百姓湧了過來,眾多當地百姓,相擁而來,一看百姓或是抱著酒壇,或是驅趕牛羊,人群之多,令人詫異。

桓溫率眾將下馬,徒步來迎百姓。桓溫作揖道:“各位父老,戰亂之年,何故來我軍前?”

一個年長之人,抱著一壇酒水近前說道:“自五胡入關,天下大亂,關西百姓,承蒙大晉舊恩,思念故國。未曾想時至今日,還能再遇王師。盼王師早複二京,驅逐韃虜,肅清天下。”

桓溫作揖道:“多謝老人家厚待,我等揮兵北伐,誌在統一,以報答萬民養育之恩。”

“關西麥子皆被苻健強征,老朽恐軍中缺糧,今日關西百姓,特備羔羊美酒,犒勞將士,望大都督笑納。”

說著,隻見關西百姓獻出酒水、牛羊和家中存糧。桓溫等人紛紛行禮,作揖致謝,桓溫道:“諸位父老,如此厚待,我等感激不儘、感激不儘......”

征糧就是如此,雖然秦軍搶收了民間的麥田,但多災戰亂之年,哪家百姓不是存些家底。思念故國的百姓,爭先恐後犒勞晉軍,使得東晉將士一時解了軍糧之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