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除瘟抗疫,三征林邑 118:邀蠻王象群出戰,采香蕉桓豁定策(1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6056 字 6個月前

南蠻戰象列隊城外,率領象群的為首將領,翻身下馬,此人刀眉豹眼,蒜頭鼻子,獅子海口,剛須如刺。頭戴牛角威風箍,外罩厚麻衣,下穿短麻戰裙,綁縛牛皮腳踝、牛皮護腕,膝蓋、手肘外露,赤腳無鞋。此人便是南蠻象王波古拜。

“波古拜大王,遠道而來,真乃神兵天降。”

林邑國王範佛張望列隊的大小戰象,心中忍不住哈哈大笑:“大王有此大象,真天賜神獸,驚世駭俗。”

波古拜道:“我馴象多年,威震一方,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此番助戰,必破晉軍而名揚天下。”

“龐然大物,巨力無窮,有此戰象,何愁晉兵不敗。”

範佛大喜,邀請道:“本王已備下酒飯,款待象王,請!”

“請!”波古拜隨範佛一同進城,有了一百頭戰象,林邑國聲威大振,隻等來日迎戰東晉大軍。真可謂:

震地重行屢發威,蠻荒猛獸肆然摧。逐荒僻野乾坤動,踏浪斷波江浪回。

莫懼橫山十分阻,獨歎巨象一平推。若聞巨齒洪荒在,野畜無情屍儘堆。

五萬晉軍紛紛渡過巴江,直奔林邑國都西捲,一路之上,無人能阻,走到一座山下,清泉澈流,蒼翠宜人。夏侯澄對日南一帶頗為熟悉,說道:“此山名曰象林山,蠻人稱之為象林邑,隻因象群南遷,見不到大象,便稱之為林邑。”

“原來如此。”桓豁道:“久聞大象之名,卻不曾見其真容,隻歎象林山中無大象,若能撞見一頭,我等南征萬裡,也不枉活一世啊。”

桓豁正在為見不到大象而感歎,隻覺腳下頻頻震撼,一個侍衛敏感的翻身下馬,耳朵貼地聆聽,說道:“啟稟大都督,動地馬蹄聲接踵而至,但似乎又不像馬。”

眾人正在遲疑之時,隻見遠端上百頭戰象呼嘯而來,步步震地,拉成一隊,相向而來。

晉軍將領多出自江東,都未見過南蠻戰象,一看百頭大象,巨齒獠牙,不由的心中畏懼,各自慌亂。大象的鳴叫聲,悶重刺耳,諸多戰馬原地打轉。桓豁喊道:“夏侯澄速率弓弩營,亂箭驅之。”

“得令!”夏侯澄帶領弓弩營,列陣前沿,待戰象靠近,射手開弓放箭,亂箭如雨,紛紛射出,沒想到那弓箭射到大象身上,如螻蟻叮咬,毫無起色。

多數弓箭即便射中,也因象皮厚重,難以穿透,更無從談及傷其要害。眼看大象迫近,卻枉費一些雕翎,夏侯澄自知徒勞無益,便傳令道:“快快撤走,不可戀戰!”

晉兵拔腿就跑,紛紛後撤,大都督桓豁高處觀望,自知不可強取,便傳令道:“傳我將令,鳴金收兵。”

象林山初遇戰象,晉軍亂箭奈何不得,隻能後退,依靠巴江,背水紮營。滔滔的巴江水,聲如滾雷,波浪不息。聽著帳外江浪聲,晉軍將領,聚在帳中,對付戰象無計可施。大都督桓豁道:“這群畜生,獠牙驚人,力大無窮,僅靠戰馬難以克敵,諸位將軍,可有良策?”

司馬勳、朱燾、鄧遐等將交頭接耳,私議無果,陷入沉思,久不得策。司馬勳無奈說道:“那些戰象,皮糙肉厚,箭弩難傷,非交戰所能取勝。”

“唉......”隻見刺史勝含歎了口氣。

司馬勳道:“勝大人,彆總哼呀、唉的,有何良策,趕緊說說。”

勝含道:“我倒有一計,不知可否能用?”

“那就快快講來。”桓豁道。

勝含道:“今夏巴江水大,入秋以來,日甚一日,不如借巴江之水,水淹戰象。”

“水淹戰象......”桓豁聽著營外傳來的陣陣江水聲,克敵之計,頓上心頭。桓豁拿起第一道令箭,說道:“命司馬勳點兵三千,選高坡之地,背水列陣,引蠻兵來戰。”

“得令!”

桓豁有拿出第二道令箭,說道:“鄧遐、夏侯澄各領一支人馬,埋伏決堤江口兩側,擇高地紮營,待巴江水泄,大象衝走,追擊殘餘蠻兵。”

“得令!”

桓豁拿出第三道令箭,說道:“朱燾、朱序父子二人在巴江南岸,開工決堤,待戰象至此,於司馬勳人馬交戰之前,開堤防水,水淹戰象。”

“得令!”朱燾道。

到了次日,司馬勳率三千人馬,在巴江南岸,背水列陣,迎戰大象軍。司馬勳立馬最前,手握三尖兩刃刀,強作鎮定,若無其事。等上百頭戰象列陣已畢,一字排開,司馬勳已是手心冒汗,對左右副將言道:“軍中可都吩咐好?”

副將道:“將軍放心,隻要戰鼓一響,我等就逃。”

司馬勳點點頭,又叮囑道:“一定引著將士們往高坡之地撤去。”

“末將遵命。”

看著日頭高照,司馬勳不急不躁仍在僵持,對麵的林邑國王範佛、波古拜大王等人早已等候多時,波古拜道:“晉兵背水列陣,我戰象衝殺,若不淹死,也被踩死。”

範佛道:“背水列陣,自尋死路,擊鼓開戰。”

林邑國戰鼓雷動,百頭大象,一起驅趕而出,衝向晉兵。晉軍早有叮囑,三千將士通往一個方向,潰散逃跑。司馬勳大呼小叫,招呼逃走,後麵戰象沿岸追擊,前後追擊,小跑一路,司馬勳便把百頭戰象引道決堤之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