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六伐中原,智除奸佞 154:子午穀截殺秦軍,美髯公詐取漢中(2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5696 字 6個月前

桓伊道:“二位將軍押回俘虜,便是破敵之策。”

“請叔夏細言。”

桓伊道:“何不令我部將士,換上俘虜服飾,冒充秦兵,詐開城門,進而攻城,裡應外合,裴氏兄弟必敗。”

“叔夏之計,妙不可言,就依此計。”

桓羆道:“可是裴鄰見過我等三人,誰能率兵詐降?”

桓伊道:“此事不難,取些頭發,給我粘上假胡須,可騙裴鄰。”三人一聽,大喜不已,古人都蓄長發,取些頭發輕而易得,活生生把沒有胡須的桓伊粘成了一個美髯公。

桓伊率兵,偽裝成秦軍打扮,繞道漢中北門,高聲喊道:“城上兵士聽著,我乃秦國大將王鑒,率兵接應,快開城門。”

守城兵士稟報了此事,大哥裴鄭叫住二弟裴鄰,滿懷欣喜說道:“二弟留步,剛得來報,秦國援兵已至北門,接應我等。”

“果真如此?”

“兵馬就在北門,這還有假?”

裴鄰道:“昨日午時,夏侯澄未能如期而至,恐已識破我計,正憂慮此事,沒想到今日秦國來援,兄長快開城門。”

兄弟二人,來到城頭,一看坐在馬上的桓伊,胡須濃密,長髯捶胸,器宇不凡,身後兵士全是秦國裝扮。隻聽桓伊在城下高聲喊道:“我乃秦國武衛將軍王鑒是也,特來迎接二位將軍,請開城門。”

裴鄭、裴鄰喜出望外,立刻命將士開城,桓伊吩咐左右道:“入城之後,速占北門,不可猶豫。”

吊橋放下,城門大開,桓伊催馬在前,大軍入城,偽裝的晉軍正紛紛進城,隻見遠方一陣塵煙,隻見又有一支兵馬前來,旗上繡有二字“夏侯”。

“不好,晉兵殺來!”

箭樓上瞭望的守兵發覺,裴鄭、裴鄰一看大吃一驚,裴鄭道:“快備弓弩,掩護王鑒人馬。”

話音未落,一個校尉來報:“啟稟二位將軍,大事不好,王鑒帶兵攻上北門城牆。”

裴鄭、裴鄰大驚,裴鄰道:“我等已降秦國,為何自相殘殺?”

頓時北門大亂,有叛軍、有秦軍、還有追上來的晉軍,弄得裴氏兄弟,敵我不明,是非難辨。隻見入城的所謂“秦軍”,在城門口砍斷吊橋繩索,頂住紅漆城門,迎接晉軍入城。城頭上的二弟裴鄰看了,這才大悟,驚恐喝道:“大事不好,秦軍有詐!”

可是為時已晚,夏侯澄、桓羆率兵緊隨桓伊之後,蜂擁入城,漢中城頭,廝殺成片,桓羆揮舞雙錘,登上城樓,正遇裴鄭。交手不過兩個回合,便被桓羆一錘砸死。

裴鄰想逃跑脫身,趁亂跑到城門下,被催馬追來的夏侯澄一箭射殺,兩員主將皆死,守軍紛紛棄城而逃,漢中隨即收複。司馬勳叛亂,也由此而終。真可謂:

過目風雲雁歸行,子午故道歎殘傷。

輕風不解亂時淚,雨露未融枝上霜。

桓豁兵分兩路,相繼收複西蜀、漢中,反賊司馬勳、司馬隴子、參軍梁憚等人相繼被俘,押送江北大營。

此時的桓溫,正在江北大營,操演兵馬。桓溫率領麾下眾將官,一同來至校軍場,被俘的叛亂主將,相繼押到,一人一乘囚車。隻見三輛囚車,停放中央,囚車內押解的正是司馬勳、次子司馬隴子,軍師梁憚。

桓溫手扶佩劍,來到囚車近前,身後跟隨兩人,一個是軍師郝隆,另一個年輕的是軍師郗超。桓溫看看披頭散發的司馬勳,桓溫問道:“我命桓豁將你等押解江北大營,親自監斬,還有何話說?”

司馬勳道:“我本宗室,當以禁錮之刑羈押,不該被斬。看在往日厚交,大司馬何不出言相助,保我一命?”

“你還有何顏麵求活?我上章太後,封你長子為漢中太守,命你都督關中事,晉爵通吉亭侯,美言說儘,委以重任,你卻起兵造反,自立為王,有負皇恩,我豈能饒你!”

“大司馬...大司馬...我是皇室宗親,還望再美言幾句,饒我不死,日後大恩相報。”

軍師郗超一旁言道:“大司馬莫忘八王之亂,禍晉者皆宗室而起。”

桓溫眼中一絲警覺,回頭說道:“將司馬勳等賊子,一概斬首,首級傳送京師!”

左右刀斧手將司馬勳、司馬隴子、梁憚三人,抓出囚車,摁倒在地,接連問斬,桓溫心中怒氣也漸漸消散。真可謂:

出身亂世求官急,年月高升踏玉梯。勇武欲圖三國勢,野心無險與天齊。

禍生川蜀似狂霸,惡發四方如爛泥。盤踞一時空野望,梟雄半世枉披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