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秦晉爭鋒,折戟襄陽 189:趙長冒進中伏擊,秦軍縱煙取成都(1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5651 字 5個月前

一匹快馬飛奔入綿竹關,探馬校尉急促跑入中軍大堂,拜見主將周仲孫,校尉道:“啟稟將軍,大事不好,昨夜秦軍攀九頂山,已繞過綿竹關。”

“啊?”周仲孫起身問道:“此事如何得知?”

校尉道:“秦軍無馬,沿途征調民間騾馬,充作軍用,故而得知。”

周仲孫道:“趙長、竺瑤。”

“末將在!”

“秦軍繞過綿竹,必襲廣漢,速點五千精兵,前去堵截,不可遲疑。”

“得令!”廣漢太守趙長點齊兵馬,立刻回師,阻擋繞關秦兵。

......

此時裴元略、李威、王鑒等人剛剛走出深山,從民間搜羅了幾十匹馬、驢和騾,這支秦軍隊伍行進緩慢。

眼看出山,要走大路,前方探路的兵士回來,作揖言道:“啟稟將軍,前方探得廣漢太守趙長,率兵將至。”

王鑒、裴元略、李威幾人相互看看,王鑒道:“我軍無馬,多是步兵,一旦交戰,必然衝散,如之奈何?”

軍師李威道:“縱觀此地,山險甚多,絕不可去往大路,二位將軍可依險設伏,四麵攻殺,山險之中,縱有騎兵,也無濟於事。”

“好,就依軍師之言,喝止隊伍,就地設伏。”

三千將士,原地埋伏,或藏於山間,或藏於密林,各自埋伏,劍拔弩張,殺氣驟升。

等候了許久,隻聽一陣馬蹄呼隆傳來,正是晉軍廣漢太守趙長的五千馬步軍,欲往九頂山堵截秦軍。山路深處,地勢愈加複雜,滿目荊棘,四處亂石,身邊竺瑤勸道:“此地已是九頂山餘脈,愈加蹣跚,不可冒進。”

趙長道:“竺將軍多慮,秦軍攀爬而來,並無馬匹,即便遭遇,我以騎兵在前,秦軍焉能阻擋?不必多想,隨我入山!”

趙長執意入山,竺瑤不是當地人,對九頂山也不熟悉,便娓娓相隨,走至深處,忽然一聲響箭升空,驚煞眾人。趙長、竺瑤仰目一看,這才覺察山中有伏,趙長道:“不好,中計矣!”

前隊雖是駐足,後隊人馬不知原委,爭相前進,前擁後擠,使得晉軍在山中亂做一團,人馬相擁。

隻見山中四野,伏兵乍起,旌旗搖曳,幾十個草團點燃,如火球滾滾,滾下山坡,阻住退路,截斷人馬。軍心頓時大亂,隻聞二支響箭升空,山野之中,亂箭射殺,晉軍如同待宰羔羊,毫無還擊之力,人仰馬翻,死傷遍地。

趙長喊道:“分頭突圍,不可坐以待斃!”

借著山中地勢複雜,眾將分頭亂竄,各自逃命,趙長一邊揮槍擋箭,一邊指揮突圍,晉軍潰散,四亂逃亡。王鑒在山上,料定晉軍必敗,喝令眾將士:“擊鼓開戰,剿滅頑敵!”

隻聽殺聲大震,秦軍四野衝出,把晉軍分割截殺。王鑒催馬衝向趙長,幾個回合將趙長挑落馬下,其餘未得脫身的晉軍兵士,紛紛跪倒,投降前秦。

一戰大勝,俘虜降兵千餘眾,戰馬七百匹,甲仗輜重不計其數,這支晉軍幾近全軍覆沒,唯有竺瑤帶著少數兵馬,逃出山中。

.......

王鑒、李威率兵繞過九頂山,直奔成都府下,留守成都二將,是兄弟二人,哥哥叫張育、弟弟叫張重。城中的主力,被周仲孫全部帶往綿竹關,收留老弱守兵千餘人,兄弟倆登上城頭,遠望秦軍,是驚煞萬分。

大將王鑒、軍師李威在城下觀望,叫門出戰,等了許久不見動靜,王鑒道:“我區區三千人馬,兵臨城下,晉軍卻緊閉城門,拒不出戰,是何道理?”

軍師李威道:“周仲孫儘出精兵,想必城中空虛,城中無大將,故而不出戰。”

王鑒道:“我率三千兵士來此,兵馬不足,攻城未必能勝,軍師可有良策賜教?”

李威仰望蒼穹,見日落西山,天色將晚,卻起蒙蒙薄霧,李威說道:“今日天晚,將軍可派兵士,四麵點火生煙,以壯聲威,明日我再良言相勸,使其獻降,”

“就依軍師之計,傳令下去,繞城點火,生煙造勢。”

借著蒙蒙薄霧,三千秦兵,帶著一千投降的俘虜,四麵點火,煙霧繚繞。

成都府城頭,張育、張重二人站在城上,不敢睡覺,見四麵煙霧,張重以為是炊煙,便說道:“環視四麵,炊煙遍地,想必秦軍,已團團圍城。”

張育道:“我等與周仲孫將軍,音信全無,隻恐成都難保。”

一夜濃煙,到了次日,寒霧更重,王鑒、李威又列陣城下,要見守將。

張育、張重一同來至城頭,李威道:“我有一言,望二位將軍細聽,以免留下千古之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