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秦晉爭鋒,折戟襄陽 190:褚後賦詩寄山茶,李威獻計施反間(2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5568 字 6個月前

“苻堅以婦人之仁,妄想得天下,亙古未有,我大晉朝廷,乃承漢魏正朔,豈能歸順關西一介反王?”桓豁道。

楊安道:“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天王苻堅德佩四海,豈有不得天下之理?”

“桓某看來,苻堅是有德無命!”

監軍苻方一旁聞聽,勃然大怒,說道:“大帥不必與桓豁饒舌,早早開戰,速戰速決!”

“末將呂淳願為頭陣!”

一看副將呂淳請戰,楊安傳令擂鼓,一通鼓起,隻見呂淳揮舞掌中渾天開山刀,飛奔而出,直奔陣中。副將桓伊道:“待我迎戰!”

桓伊催馬提槍,迎戰呂淳二人大戰七八回合,呂淳便被桓伊一槍刺落馬下,隻見先鋒官李蠻喝道:“桓伊休狂,李蠻在此。”

李蠻揮舞雙鐧,來戰桓伊,二人交手,大戰二十回合不分勝敗,隻見秦將竇沖喝道:“桓氏賊子,休得猖狂!”

二通鼓起,竇沖殺出,相助李蠻,晉軍之中又有竺瑤出戰,四將扭打一團,難解難分。

參軍李威遠遠觀望晉軍陣容,對大帥楊安言道:“遠觀晉軍,以盾牌護衛兩翼,大帥可驅使左右騎兵,衝擊其陣,桓豁必退。”

“好,即刻傳令王鑒、裴元略二將率左右兩營騎兵,衝擊敵陣。”

三通鼓響,王鑒、裴元略各率三千騎兵,衝殺而來,勢如潮湧,沙塵漫天。

桓豁見兩翼騎兵衝出,下令打響號炮,兩翼變陣,兩側盾牌如同拱翼,迎戰騎兵,一通廝殺。兩陣拱翼被騎兵衝破,秦晉兩軍,廝殺開來。

軍師李威望而又言:“大帥可驅中軍人馬,竭力殺出。”

楊安見晉軍陣型愈加混亂,心中大喜,傳令發兵,秦軍傾巢而出,桓豁歎道:“秦軍識我布陣,營中必有高人,不可戀戰。”桓豁便命朱序一營斷後,其他各營交替收兵。

晉軍敗退,往南而走,楊安率兵追擊不休,斷後的正是大將朱序,朱序一身皂黑,雖隻有一營人馬,變做攻勢,反擊秦兵。

裴元略、竇沖二人殺來,朱序以一敵二,驍勇異常,秦軍大驚。朱序皂纓槍如同黑風,上下翻滾,裴元略不敵而撤。楊安望見朱序驍勇異常,說道:“桓豁敗退有序,真乃智將,不可妄追。”

朱序又勝竇沖,見秦軍不敢再追,這才收兵撤走。真可謂:

三軍奮勇蕩飛塵,川中獨留廝殺痕。

猛將揚蹄蜀風逸,勁夫呼嘯戰場奔。

天意穀一場大戰,桓豁退兵,扼守要道,相持起來。勢頭正勁的秦軍,在天意穀相持數日,反使主帥楊安有些厭煩。見眾將紛紛到齊,主帥楊安道:“那桓豁初戰不利,扼守險要,以逸待勞,意欲拖垮大秦將士。諸位將軍,誰有良策?”

參軍李威道:“強攻若是不成,唯有智取。”

“有何良策,參軍快講。”

李威道:“晉軍雖有朱序等人,驍勇善戰,但秉持三軍,總攬大局,唯有桓豁可行,若能先除桓豁,則東川的晉軍必然大亂。”

先鋒官李蠻道:“桓豁堅守不出,如何誅他?”

李威道:“微臣獻反間計,先除桓豁,繼而可破晉軍。”

一聽反間計,眾人一個個瞪起眼來,充滿好奇。大帥楊安道:“參軍既有妙計,快快細說,我等洗耳恭聽。”

李威道:“昔日先賢,秦國廢廉頗,齊國廢樂毅,皆以反間計,禍亂國君,臨陣換帥,得以扭轉戰局。今日相持不下,唯有製造聲勢,使褚太後生疑,必能廢掉桓豁。”

“參軍接著講。”

李威又道:“大帥攻城拔寨,又有裴文略、周虓等人歸順,得晉國甲仗、旗幟、袍甲不計其數,大帥何不假借桓氏旗號,四處出兵,分掠州縣,散布流言,冒稱桓王,晉國必然震動,必然不敢再用桓氏。”

“好,就依參軍之計,傳令下去,命姚萇、王鑒、李蠻、竇沖、裴文略分率各路人馬,用晉軍桓氏甲仗旗號,分兵掠縣,假造聲勢,讓天下人皆知,桓氏已反!”

眾將領命,秦帥楊安按兵不動,繼續與桓豁相持於天意穀,但各路人馬,分兵出擊,四處攻掠,自稱桓氏造反,搞得驚天動地,世人皆知。

眼看桓氏造反的聲勢,已是一個月有餘,桓豁雖不知其中原委,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數封桓氏造反的密奏,先後送入京師建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