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怎麼是自然指數形式啊(1 / 2)

實驗材料都擺在麵前,李儉不作他想,隻請衛戍部隊積極調度,等他確認實驗流程基本安全,立刻安排戰士與他一塊進行可行性驗證。

這可不是李儉偷奸耍滑,實在是要測試的樣本過多,陰風就擱那趕著,要是一樁樁一件件都得由他單人過手,等陰風吹遍大地,都不見得能把這些材料測完。

隻是安排人手做可行性測試,減少單人操作量,這也不一定趕得上最終期限。可行性驗證試驗中,勢必要加上些許一線操作人員的個人判斷——而這就是基於操作人員科研素養和直覺,必須走一步看一步的事了。

李儉的請托與衛戍部隊一拍即合。接線員告訴李儉,後續安排不消他操心,衛戍部隊指揮已經準備了幾套預案,就等他先動手。

安排妥當,李儉再不多言,抱著結構材料箱跳下平台,與妖獸首領一樣,懸停在空洞上,探手從材料箱中抽出樣品盒,取出一根鐵條,緩緩伸向空洞界麵。

平台上待著的各族戰士看懵了。

首領全跳下去了,玩法力的玩法力,玩物資的玩物資,咱們是繼續轟炸,還是收手等首領號令?

整個同盟的頂頭上司都聚集在距離空洞半米不到的地方,若是空洞一個閃失,比如猛然膨脹一下,樂子就大了。

戰士們滿心憂忡,眼見得沒了可在緊急時刻決斷的頂頭上司,隻能延續先前指令,繼續用法術轟炸空洞。隻不過這次它們可不再把目光集中在李儉身上,而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隻在法術轟炸間隙,擔憂地看向自家首領。

李儉探手,鐵條戳入空洞界麵,好像抄水一般掠過空洞界麵。再抬手時,鐵條在攝像頭前看得一清二楚:這玩意探入空洞的部分,分明有諸多孔洞。

收回樣品盒,換一種材料,掠過界麵前先看一眼,是根碳含量更少的鋼條。

掠過界麵,攝像頭觀察。

剛才還是完體一條的透亮鋼條,如前次實驗一樣,布滿孔洞。

可能是李儉的錯覺,鐵條和鋼條上遍布的孔洞,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區彆。

收回,掏出塑料條,掠過界麵,觀察。

很好,又是類似的孔洞遍布,這仨材料都扛不住空洞的崩解現象是吧?

……

雖然頭幾次實驗看起來不太樂觀,不過拿材料掠過空洞界麵的操作手法並未激起空洞異變,威脅實驗安全,這姑且算是個好消息。

有李儉打頭陣,衛戍部隊指揮也放心下來,開始安排戰士們攜帶樣品靠近空洞,分批次進行適性實驗。

實驗手法和李儉正在做的沒什麼區彆。從樣品盒取樣,探入空洞,拿回來,放入樣品盒。

總的來說,優秀的實驗總會儘可能把複雜工藝拆分成簡單步驟,保證實驗可行性不會因為個人操作差異產生較大影響。更不用說,利用空洞界麵進行材料適性測試,本身也不算什麼複雜實驗。

空洞一線當然沒法對操作後的樣品進行多樣化測試,隻能簡單通過光學攝像頭做放大倍數不超過十倍的定性拍攝,初步查看樣品在空洞中停留少量時間後發生何種變化。

這場測試自然不會止步於照片。提供受試樣品的科研人員怎會甘休,他們已經做好準備,回收參加測試的樣品,對其進行各種領域的微量分析——一般而言,誰提供受試樣品,誰負責設計回收後分析流程。

畢竟每個領域的特色樣品,重要參數和測試手段都略有不同。如果說為了趕時間,臨時指揮中心不得不從審查層麵拒絕大量樣品參加測試,那麼為了專業性,總不能否決已經參加過空洞操作的樣品在各個研究中心繼續開展後續測試。

那和買櫝還珠有什麼區彆,人家起碼因為盒子好看才單買盒子把寶貝送回去,這邊千辛萬苦申報樣品送至空洞,就為了在空洞界麵涮一下拍照片?

太抽象了,誰要是這麼乾,指定是吃飽了撐的。

……

李儉覺得,自己就像是海底撈裡的小哥,或者更進一步,是烤肉店店員。

科研人員把材料送過來,他負責把材料送進空洞再撈出來,這“火候”還不能老,一兩秒時間,樣品就沒了。幫科研人員把生肉烤成熟肉,再裝盤,等著烤完一整箱,請人送回去上菜。?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