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觴杯”在誰人麵前停下,誰就可以取酒喝下,同時作詩文一篇,就如同王右軍在《蘭亭集序》中說的“一觴一詠”。
然後才能主動說出自己的需求。
若是作不出詩文來,那就不能主動說出自己的需求,而是隻能被動等待著與他人交易,同時要罰酒三觥。
也即是說,若焦平想要主動放出、自己需要“玄冰”的消息出去。
他就需要一個乘著荷葉的“羽觴杯”停在自己麵前,同時還要作出一篇詩文來。
然後才能說出。
否則,就隻能等彆人說有“玄冰”、或者其他什麼東西是正好是自己看上的,然後應聲去與人磋商交易。
至於耍橫,那耍不起!
這裡個個都是仙家,其中甚至還有不少真仙,不是自己能耍橫的地方。
事實上,自己能進來這“竹林宴”,還是憑著牛魔王的麵子才進來的,否則小小一個“一災野仙”,還不夠格與會。
荷葉載著的“羽觴玉杯”,如一頁扁舟一般、悠悠打著回旋兒順流而下,很快就在一位修士麵前停下。
卻是一位神清散朗的女修。
那女修見此,不禁灑然一笑,伸手捧起荷上羽觴飲儘碗中酒,而後開口吟道
遙望山上鬆,隆冬不能凋。
願想遊下憩,瞻彼萬仞條。
騰躍未能升,頓足俟王喬。
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
聲音清柔雅正,詩好聲也好,大家都是喝彩,已從石上移座至曲水之畔的嵇康麵無表情,隻舉杯敬道
“內史夫人過譽了。”
原來這一首《擬嵇中散詠鬆詩》,乃是這位女修士模仿嵇康的《遊仙詩》所做的,用在這裡倒也十分應景。
一般女性多用細膩、柔美的筆調和意象來構造詩歌的意境和氣氛,而這首《詠鬆》的筆調卻是豪邁大氣。
它選用了隆冬不凋的“山上鬆”以及仙人“王喬”這兩種意象,所以詩歌在靜謐之中又多了一分大氣灑脫,所構造的意境既有清逸淡雅之美,又有灑脫大氣之勢。
全詩縱橫大氣,少見矯揉造作。
詩中作者著力讚美了亭亭如立的“山上鬆”,希望白己能夠憩息鬆下,像“山上鬆”一樣,隆冬不凋、誌氣高潔。
“山上鬆”即是嵇康的象征。
“願想遊下憩,瞻彼萬仞條”,這非常直率地表達了作者對嵇康的仰慕和崇拜。
因此嵇康才會回應。
【附嵇康《遊仙詩》
遙望山上鬆,隆穀鬱清蔥。
自遇一何高,獨立迥無雙。
願想遊其下,蹊路絕不通。
王喬棄我去,乘雲駕六龍。
飄飄戲玄圃,黃老路相逢。
授我自然道,曠若發童蒙。
采藥鐘山隅,服食改姿容。
蟬蛻棄穢累,結友家板桐。
臨觴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長與俗人彆,誰觸睹其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