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如蒙大赦,連忙俯身一禮去了。
太白金星走後,在遠處賞花的王母才轉身回來,坐到玉帝對麵,輕聲問道
“出什麼事了嗎?”
玉帝淡淡答道“下界妖氛漸起,有幾個不長眼的小蟊賊,豎旗作反……”
“庭下草木雜盛,也該刈一刈了。”
……
第二天,玉帝設朝。
那李天王與哪吒三太子領著眾將,直至靈霄寶殿,啟奏道
“臣等奉旨出師下界,前往花果山收伏妖仙孫悟空,不期他神通廣大,不能取勝,仍望陛下添兵剿除。”
玉帝哂然道“諒一妖猴,又有多少本事,卻還要添兵?”
三太子又近前奏道
“望陛下赦臣死罪!那頭妖猴使一條鐵棒,先敗了巨靈神,又打傷臣臂膊。”
“他洞門外立一竿旗,上書‘齊天大聖’四字,道是封他這官職,即便休兵來投;若不是此官,還要打上靈霄寶殿。”
玉帝隻是冷笑,道“這妖猴,何敢這般狂妄!著眾將即刻誅之。”
這是他的表態,事涉大寶神器,他的態度就是不惜一戰到底,絕不讓半步。
隻是俗話說“溫柔到處可去,剛強處處難行”,作為上位者放狠話、硬話,表明態度自然可以,但硬話卻容易說僵。
你看像玉帝說這話,讓道門的人怎麼去接,李天王父子可是回來向他要兵的。
人家就是心疼傷亡、沒有硬剛,所以才回來想找他要兵,想要分攤損失,結果他不應,反說“著眾將即刻誅之”,也就是不給兵馬增援、一毛不拔。
隻放話說叫道門的人繼續去打。
這樣道門自然就裝聾作啞不接話,將事情陷入了冷場僵硬的局麵。
如此一來,道門固然尷尬,但這件事上麵最難看的,其實是玉帝。
原因無它,因為整個天庭他最大,天庭的臉麵,就是他的臉麵。
李天王兵馬,名義上都是奉玉帝之命出征,戰事不利,最丟臉的就是玉帝。
因此相比起道門,玉帝更需要主動出擊破局、挽回局麵,哪怕是捏著鼻子,去給道門收拾他們惹下的爛攤子。
因為維護天庭的權威,就是維護他的權威,這是“大利”,不容有失。
當然,同樣是為了維護天庭權威、自家權威的硬話,玉帝已經說出口,自然態度上要強硬到底,不能自打嘴巴。
於是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貼心的手下出來打圓場、緩和氣氛,同時說出上位者真正擬定好的、有所妥協的對策。
而這,就是太白金星的一大作用了!
對策經他之口在朝堂上說出,就板上釘釘是他的奏議了,不是也是。
因此所有妥協、軟弱的罵名,都要由他這把老骨頭背下;同時日後這策略,若出了什麼差池,也要追究他的責任。
當然了,若真要追究責任,玉帝自然也會想辦法幫他開脫乾淨、摘他出來。
或者是板子高高抬起、輕輕落下,來個雷聲大雨點小,意思下就把事情揭過。
總之,像他這樣混成上位者心腹,除非玉帝真正失勢,否則誰都掰不倒他的。
而若是策略奏效好用,功勞自然也是記在金星的頭上,也會有獎賞的。
這就是慨公濟私,借個由頭、把公庫裡的好處,扒拉一份出來給自家手下。
公庫不同於玉帝私庫,乃是天庭所有人共有,也就是說,道門也有一份,要從裡麵拿東西,是要道門同意的。
隻是玉帝這樣搞,道門卻攔不住,因為在名義上,是因對天庭有功而酬之。
有功必賞,此乃大義之所在!
玉帝行之,正是名正而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