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書信到了淳安,李青雲立馬叫上田有祿一行人議事。
堂下議論紛紛,李青雲一言不發。
海瑞的信中講述了他目前在建德所麵臨的局麵。
臬司衙門的官兵已經接管了建德的碼頭,沈一石的糧船早一步先到。
建德徹底沒了糧食,明天起就發不了賑災的糧了。
書信有求援之意,但更多的是一種決絕。
海瑞如實相告了他的想法。
他打算死死抓住織造局燈籠的名義,以不符祖製為由,強行扣住沈一石的糧船。
大明朝的規製,從太祖高皇帝開始,皇莊不得侵占民田。
公然打著織造局的牌子也就是打著宮裡的牌子來買田,這世上哪有君父去掠奪子民田地的道理。顯然違了祖製,犯了大忌。
但問題是,海瑞沒兵,沒權,他有的隻有一本大明律例和大義名頭。
他心裡深知,徐蔣兩個千戶和沈一石肯定不吃這一套,巡撫衙門那邊已經下了死命令。
但這一切困難,都不是阻止他海瑞不去堅持正義的理由。
在李青雲的印象裡,這版的海瑞世事洞明,浩蕩明斷,智勇剛強,聲震人心。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在他那裡從來不曾缺少。
這一份螳臂當車的決絕令人動容。
“建德縣有麻煩了,咱們雖然力微,但無論怎麼樣,我與海知縣相交一場,我都得撐撐場子。”
“田縣丞!”
“卑職在。”
“帶上幾十鄉兵青壯,我們即刻前往建德。”
田有祿問道:“需要卑職清點糧食嗎?”
李青雲:“不用,帶上家夥什,我們輕裝出發。”
雖然事情的演變已經超出了李青雲記憶中的劇情,但如果沈一石這個人沒變,那麼明天的建德縣就不會再缺糧了。
他所要對抗的,隻是官兵而已。
大不了,再嚇他們一下。
“帶上供狀。”
————
一大早,海瑞穿上了官服來到了碼頭,見到了沈一石。
烈日高照,白底紅字的“織造局”燈籠依然高掛在每條船的桅杆上,十分醒目。
岸邊擠滿了災民,看著船上的糧食,眼睛望出了血。
沈一石穿著蟬翼薄綢,清風掠過,絲綢泛起水波一般的漣漪,層層疊疊間,襯托出一副脫離了世俗的君子氣質。
海瑞的目光望向了坐在大船船頭的沈一石,望向了那一身眩人眼目的裝束,雙眼滿是厭惡。
“姓名!職務!”海瑞發問。
“在下沈一石,替江南織造局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