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難得平靜的淳安建德(2 / 2)

—————

“沈一石要死了,高府台怕是也要因為此事吃掛落。”

淳安縣縣衙內,李青雲對著麵前的海瑞如此說道。

這杭州知府真是個危險的差事啊,害了一任又一任的官,馬寧遠屍骨未涼,高翰文又要鋃鐺入獄。

海瑞感到不解:“如果早有危險,為何不詳細告訴高府台,讓他躲過這劫。”

李青雲搖搖頭:“躲不過,隻要他還是杭州知府,就躲不過。”

“況且,這對他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海瑞:“沈一石被抓,浙江恐怕真的要翻天了。”

李青雲覺得奇怪,好奇問道:“剛峰兄,這從何說起?”

海瑞賣了個關子:“那日沈一石在糧船上與我說了一些東西,事關浙江官場,甚至北京那邊。”

李青雲哦了一聲,並未追問。

“玄卿兄為何不問?”

李青雲站起來伸了伸懶腰:“剛峰兄若是覺得我該知道,自然會告訴我,若是不想說,我也不問。”

難道跟你說,其實我知道他對你說了什麼嗎?

真要是這麼說就解釋不清了,畢竟李青雲沒和沈一石照過麵。

海瑞聞言一怔,隨後也淡然一笑。

這些秘密不宜被太多人知道,畢竟其中牽扯太大。

在海瑞心裡,李青雲是一個嫉惡如仇,憎恨貪官的人,若是知道這些信息,怕是也要趟這一趟渾水。

“沈一石說了一些賬本的消息,事關織造局,巡撫衙門,河道衙門,你要想聽,我也背給你聽。“

李青雲擺擺手:“不用了,剛峰兄,知道太多也沒什麼用,知道的多,做不到的就更多。”

“做不到,又不甘心,徒然內耗自己,沒有這個必要。”

“況且……”李青雲打了個哈欠,“現在也騰不出手去做其他事了。”

海瑞深以為然。

新政策的實施比他們想象中要苦難的多。

從吏役的理解,到實行,再到百姓那邊的想法,都需要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去捋順。

每一個環節,他們都要親身去實驗,糾錯,改正。

以致於整日都在奔波。

他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一件事。

把改稻為桑安安穩穩地做完,把生絲交上去。

然後就是不能讓淳安建德生亂。

海瑞臉上帶著愁容:“如今淳安囤積些許糧米,我們當真不繼續借糧賣田?”

李青雲搖頭:“我算過賬了,現在的桑田產的生絲,足夠五十萬匹絲綢所需的生絲。”

他又補了一句:“當然,前提是沒有人打這批生絲的主意。”

不過李青雲也不怕,他把桑田的數額壓得剛剛好,產的生絲也剛好夠。

將賬目做的十分精細。每一畝田,產多少桑葉,養多少蠶,產出每斤生絲都明明白白交給織造局,再提交給譚綸,徐階。

這就是有政治資源的好處。

有人願意保你,能讓你的東西被人看見。

避免說不清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碗米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