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水走後,趙貞吉目光不移,一直注視著李青雲。
目光如同燭火一般,將李青雲照得透亮,似乎想要看清他的一切。
“李知縣,好本事。”趙貞吉突然說道。
眼中神色,耐人尋味。
未等李青雲回話,一旁的海瑞忍不住說道:“敢問中丞大人,我的供詞是否原封不動寄到了京城當中。”
趙貞吉臉色一下子冷了起來,他拂袖說道:“海知縣,我本無需向你解釋,但念在你一心為公,饒恕你對上官的大不敬之罪,若再有下次,我必將參奏於你,革去你的官職。”
海瑞一下子變得清醒不少:“中丞大人明鑒,在下心急了些,不會有下次了。”
才怪……李青雲不這麼認為,以趙貞吉和海瑞的性子,若是接著一起辦公做事,這樣的情形都不知道還會發生多少次。
“你的供詞,我一字未改,全部上交給了司禮監,你若不信,自己去找驛丞書辦問話。”
李青雲拉住海瑞:“中丞大人可還有要事,若是無事,我們就暫且告退。”
趙貞吉叫住兩人:“還有要事,除了聖旨,內閣司禮監另有廷寄指示。”
“你們兩個,與我來書房再論。”
三人來到趙貞吉書房。
說是書房,但其實也是巡撫衙門裡巡撫經常辦公之地。
“廷寄有載,趙貞吉李青雲海瑞一乾欽案人員實心辦差,查辦江南織造局浙江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貪墨巨案,頗有勞績,案情了結之日,內閣會同司禮監論功敘獎。”
趙貞吉抬頭,看到兩人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變化。
海瑞心裡完全不在意此事,而李青雲在想更加重要的東西。
況且他對這種不經嘉靖的口,隻是內閣所發的指示性通知文件完全不感冒。
所謂辦好貪墨一案論功敘獎,以他們兩個的職位,頂天了升一個知州。
而在剛才的聖旨裡,李青雲已經被授職市舶司提舉,雖然隻是暫任,但好歹也是從五品的職位。
完成那五十萬匹絲綢的訂單,盤活嘉靖的小金庫,這才是大明朝最有前途的官路。
還是海瑞打破了沉默:“功績?敘獎?升官了又如何,不知道到時我們又能怎麼給百姓做事,給朝廷做事。”
趙貞吉目光悠悠,看著海瑞,終於徹底明白他心中火氣的來由了,於是心中剛才對海瑞的一絲芥蒂散去。
隻要你也是一心倒嚴的,那就是自己人,
他言詞懇切對海瑞說:“你所想之事,亦是我所掛念的,奈何天意如此,嚴黨氣數未儘,我等也不可灰心喪氣,先抓緊辦好朝廷安排的事才妥當。”
說到嚴黨氣數未儘的時候,趙貞吉特地看了一眼李青雲。
“現在當務之急是為胡部堂前方抗倭籌集軍需。聖上有旨意,讓我們去查抄牽扯到浙江貪墨一案的有關官員,將他們的家財儘數充作軍餉。”
他的聲音低了下來:“內閣有指示,此次涉案官員數目不可過多,點到為止,浙江現在還不能亂。”
“該抓什麼人,不該抓什麼人,你們把握好一個度。”
那你呢,我的巡撫大人……李青雲差點忍不住開口問。
海瑞直接了當:“還請中丞大人明示,什麼是該抓,什麼是不該抓。”
趙貞吉對海瑞好不容易好起來的印象瞬間又變差了,他沒好氣地說:“織造局那邊就是不該抓的,所有牽扯到織造局的都不要再管了,聖上已經讓他們自己去徹查,我們也不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