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理講到這裡的時候,就被人打斷了。蘇渙開口問道:”林先生,聯邦國是大戰的戰勝國,而獨逸帝國是戰敗國。我們為什麼不和戰勝國交易,而去找戰敗國呢?”
其實在蘇渙開口問完後,他自己就找到了不少戰敗國比戰勝國有利的理由。他也不是什麼政治新手,多少知道裡頭的門門道道。
林文理不帶嘲諷之意,認真地解釋道:”蘇先生,獨逸帝國戰敗,並不是他們的鋼鐵質量與生產技術不如人,而是有方方麵麵的原因。
”而且他們作為戰敗國,為了正在談判中的戰敗賠款,他們從政府到民間,肯定是有資金需求的。資金緊張也必然伴隨著失業問題,那麼引進他們的技術人才就會比從那幾個戰勝國容易。
”當然,我相信更多理由,以幾位的大才是想得到的。我就說說這個部分以外的情形吧。”
得到在座眾人認可之後,林文理財繼續說道:”引進外國煉鋼技術與機器,第一個要麵臨到的問題,就是得花多少錢的問題。
”漢津鋼鐵廠建立之初,據聞,朝廷原訂預算為兩百五十萬兩白銀,後陸續增加,最終耗資五百萬兩白銀。而這是五十年前的事情。
”考慮到通貨膨脹、技術更新等因素,以及現在使用的是法幣銀元,而不是以純銀重量是為其價值。當初建廠的五百萬兩白銀,今天可能需要八百到九百萬銀元。
”考慮到廠房是現成的,所以可能花費沒有那麼多。但是機器設備的購買與外國技術工程師的雇用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這些並不是我今天付了錢,明天就能拿到貨。不論向聯邦國或獨逸帝國購買,在沒有明確目標與介紹人的情況下,我們得要派人去當地接洽。預估前往的船期大約兩個月時間。
”假設尋找賣家十分順利,為了合理的估價與評估建廠的計劃,他們勢必得派出工程師來到漢津實地考察,並且有商業談判團隊跟進。這些人過來的船期又是兩個月。
”考察與製作企劃總需要時間吧,然後是雙方的商業談判,一來一往。扯皮的時間儘量拉短,一個月也要吧。但實際上這種等級的投資設廠,談個大半年到一兩年的,都不稀奇。
”等到商談確定,簽約下訂單。技術工程師好解決,挑人就好;鋼鐵廠所需要的機器設備可不會備有現成的,這些都需要製造與運輸的時間;哪怕是買二手的,人家也要拆卸、保養。
”那麼從下訂單的日期起算,製作機器,運輸至漢津,然後安裝、測試,這一套流程走下來,三個月到半年期都不意外。
”然後就是外國工程師協助我們培訓工人。即便不等工人的技術上軌道,就已能夠成功生產的時間為終點,各個流程都以最短來估算,總共加起來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假如在這過程中,又有外國勢力插手,讓事情變複雜,那麼花的時間隻會更多。譬如其他國家為了搶訂單,所以給我們購買的過程下絆子,這種事情不是不會發生。
”然而現況有一點很尷尬,那就是一般的建廠流程,都是先由少數人籌備,然後按照需求慢慢擴增人手。而不是開頭就有四五千人嗷嗷待哺。除非朝廷願意養他們,度過這段時間。”
說話的人不清楚,但是蘇渙跟沐英仁兩個聽眾十分明白。頂多再幾天,朝廷支持的最後一點糧食吃完,那麼接下來漢津後備第三師的重擔,就全壓在蘇家身上了。
”結論。”林文理總結道:”現在台麵上有三個可施行的選擇。耗費時間最短,花費的費用可能也最少的,就是與山城鋼鐵廠合作。政治上的問題我不管,但可以肯定煉鋼技術不是最新的。
”其二,跟外國鋼鐵廠合作。但是花費的金錢沒有上限,在投產之前,耗費的時間再快也要一年以上,甚至兩到三年都有可能。
”其三,就是賭一把。信我真的能夠執行我手上的這份計劃,耗時約一年,這中間的付出就隻有可滿足四五千人一年份的糧食,以及你們的麵子。
”賭錯了,你們浪費一年,並且還要收拾殘局。畢竟可能被我改得亂七八糟的鋼鐵廠,不論誰要接手,可能都得頭疼。”
蘇渙不解地說著:”我們的麵子?”
林文理光棍地雙手一攤,說:”能夠讓那麼多人光有一口吃的,就勞心勞力地做牛做馬,他們肯定不可能覺得我能做得到,所以選擇相信我。而是你們出麵,才有可能這麼要求他們。”
聽著這一番很現實的剖析,所有人的心情都是五味雜陳的。
這就像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上。最穩妥的方案代價最大,次好的方案不上不下,聽起來最好的方案卻風險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