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煤礦區的地頭蛇們(2 / 2)

直到漢津鋼鐵廠這個平鄉煤礦的正主重新出世。所有人的眼光自然落在這個在戰爭期間,被朝廷主動瓦解的公司。

其實平鄉煤礦歸漢津鋼鐵廠這件事情,對少數人來說是存有疑慮的。因為那是戰前的狀況,當時廠、鐵、煤三地在當時朝廷的撮合下,組成了一個聯合的民營企業。

重建的鋼鐵廠,雖說大家默認擁有和戰前一樣的格局,但其實裡頭還是有很多模糊地帶的。至少鐵礦與煤礦是不是仍劃在鋼鐵廠的歸屬下,官方並沒有出麵說明。

其實這是戰後收複敵占區與重建工作的常態。有很多事情或許是因為不清楚詳情,或許是為了保留運作空間,所以朝廷給予的任命或命令都不會劃出清楚的條條框框。

這麼做是為了讓實際做事的人有更好的施展空間。假如他有本事支棱起原本給出的框架,並且是在及格分以上,甚至做到了一百二十分、兩百分這種超越滿分的好成績,朝廷事後追認就好。

假如沒本事,隻能完成命令書上的指示。那至少也是完成了一項任務,不會有任何懲罰。

所以朱珍這位朝廷大員給蘇渙的任命書內容,雖然隻提及’漢津鋼鐵廠廠長’一職,但是蘇渙能做到什麼程度,朝廷是不會有所限製的。

究竟是以蘇家之力,確保了煤鐵的來源,以此保證鋼鐵廠可以運作;抑或是跟其他有力家族合作,聯合開發煤鐵礦,讓鋼鐵廠得以運轉,這些都是朝廷默許的範圍。

站在大金朝廷的立場很簡單,鋼鐵廠未來的收益有多少,暫且不管。朝廷不想投入資金,但是又希望有便宜的鋼鐵材料,為大金各地的重建工作加磚添瓦。

但是官方直接下場背書,這樣的做法太糙,而且容易淪為貪腐的工具。導致最後花了大錢,辦了小事。甚至花了錢卻辦不成事,這種事情也不是沒發生過。

所以說,能搭起多大的盤,吃下多大的餅,是吃獨食,還是找人來一起分著吃,這一切都看蘇渙的本事。對不想花錢,又想要鋼鐵的朝廷來說,這點放縱是他們唯一付出的代價。

對於朝廷背後的算計,以及蘇渙手中的權力,普通人當然是一無所知。但同為荊州世家豪族的存在,怎麼可能看不明白。

鐵礦那邊發生的事情,因為時間上太過急促,所以詳情還沒有傳遍荊州的世家。不過煤礦這邊的情形也沒有改觀多少,大部分家族都還是抱持著觀望的態度,維持著原樣。

他們都在等著,等蘇家來談。最好的狀況,是能在鋼鐵廠裡頭分一杯羹。

但想要空手套白狼是不可能的,蘇家也是荊州世家之一。蘇渙更是當代大儒,在荊州上上下下的關係不說通透,也相差無幾了。

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用勢壓人是做不到的。一個弄不好,擦槍走火,吃虧的是誰不言可喻。

鋼鐵廠那邊可是塞了半個師的複員兵,還個個帶槍,誰不怕呀。聽說鐵礦那邊的陳家就吃了大虧。

現在朝廷對於大批軍隊的未來,其實是有些曖昧不明的。歸誰管?怎麼管?怎麼部署?怎麼維護?到處都是有待解決的課題。

這麼一支後備師放在地方上,各處地方長官多是蘇渙的同門師兄弟。要是隨便下達一個剿匪的命令,或是給誰頭上安一個被占領期間通敵的罪名,那可就不死也得脫層皮。

所以這些以江夏郡郡治,潭州市為根據地的世家豪族,可是有著最終將一無所有的心理準備,等待著這即將到來的變化。

畢竟被占領期間,這些家族能夠延續下來,誰的屁股底下是乾淨的。真要清算,抄家滅族也不是不可能。

這個時代想靠著勢力與勢力間的關係交錯,以及長久經營的地方實力,做到一手遮天的家族是不存在的。蘇渙在鋼鐵廠中的五千名複員兵與五千條槍,那才叫做’實力’。

槍炮之下,眾生平等。那些有權有勢的家族,頂多保證自己可以在開戰之前,就先’逃’到安全的地方避難而已。

沒有人敢站在大兵麵前,喊自己是什麼家族的成員,誰敢殺我雲雲。子彈不長眼,家族威名更不防彈。大夥兒唯一的寄望,就是蘇渙是個讀書人,明白事理的。

跟這樣的人打交道,就該商量著來,而不是氣焰囂張地要對方按照自己的吩咐做事。

大家都是文明人,默默地交代起下人們,收起那些見不得光的槍彈刀劍。等待那可能會有,也可能沒有的談判到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