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令人目瞪口呆的提議(1 / 2)

蘇家莊,蘇家大宅的客廳。通常在這裡接待的是達官顯貴,又或是大儒名宿。今天卻是難得地接待了一個縣城街麵上的小夥子,然後聽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提議。

提案人是林文理。由於先前他沒刻意講,另一個人也沒刻意問的緣故,不說要被說服對象的蘇家老爺在聽完後目瞪口呆,就是身為當事人的李二苟也是同樣的表情。

臉色變換數次,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的蘇渙放棄去揣測這個男人的心思,直問道:”拿三千銀元出來,賭這一把,你是認真的嗎?”

”這怎麼算賭呢,老爺。這是活動資金呀。”林文理認真地答道。

這回換李二苟說話了。”啊不是,林總,您就這麼信我?不怕我這三千銀元拿著跑了?”

”三千銀元就能買你亡命一輩子,這也太廉價了吧。你覺得為了這點小錢跑,合適嗎?”林文理老神在在,就問一句:”你覺得你賺一輩子,賺不到這三千銀元?”

三分錢一顆饅頭,兩毛錢一碗麵,一頭大肥豬五十到六十銀元。林文理給一廠二礦的員工所定的薪水,最基本的檔次是月薪三十銀元。

也就是說一般人想買活豬打牙祭,得不吃不喝兩個月,才買得起一頭豬。林文理開口要的三千銀元,得乾八年四個月才賺得到,這中間還不能有任何花費。

這麼一算,跟一輩子能賺的錢比起來,三千銀元確實不算多。但要是一口氣拿到,那個震撼感是常人想象不到的。

”二……嗯,小李呀。”蘇渙看著年輕人,改口說道。

李二苟立刻就接話,說:”蘇廠長,叫我二苟就行。我朋友跟認識的長輩,也都是這麼叫我的。”

”行,二苟呀。不是蘇叔叔擔心你錢拿了就跑,而是……唉,做這事,真要用上那麼多錢?”

後一句問得當然是林文理。李二苟自己都迷糊呢,怎麼可能答得出來。

林文理卻說:”老爺,這是三個月的活動經費,又不是一口氣要花掉的。分攤下來,一個月也才一千銀元。”

蘇渙包含同樣在一旁的徐夫人,都同時搖頭。蘇家老爺更說道:”不要說定一個人給一個月一千銀元的花費,我蘇家莊上下一個月的花費,有沒有一千銀元還不好說。”

掌管家中財政大權的徐夫人,腦袋搖得更是大力,說:”沒有,真的沒有。”

林文理笑道:”老爺,拿蘇家來比,可就欺負人了。咱們有多少吃穿用度,都是自家產出,不花錢的。把每個月消耗的、給人的,換算經濟價值,彆說一千銀元,一萬元都不止吧。”

大金朝基本上仍屬於農業型社會,都市化的情形並不嚴重,經濟活動與社會分工還不到西方世界的水平。

每個人的衣食住行,仍有相當比例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並不仰仗外來的分工協助。所以在計算金錢上的消費時,那是低估再低估了實際上的經濟活動價值。

這就後世好像沒什麼男人敢去計算一個全職主婦支薪的情況下,其按照市場標準的合理薪水會是多少。

太細的就不算了,光看’打掃衛生’、’準備三餐’、’洗衣’等大項目就好。要是有孩子還要加進’托嬰’或’托兒’,然後這部分是算人頭的……

最要命的是二十四小時全天候待機、上工,沒有休假日,所以還要加上加班費。

一般來說全職主婦的市場行情會是社會平均薪資水平的二到三倍,然後男人用一紙結婚證書就全免了……

同樣的道理,蘇家以耕讀起家,地裡能產的基本上家中都有。這個部分自給自足慣了,也就沒有將其視為消費。

但蘇家人平時就不吃東西了嗎?不用絲或麻做衣服了嗎?這些東西向外購買的話,那麼蘇家每個月得支出多少錢才能達到最低生活水平?

這倒不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問題,而是受社會環境所局限,所以沒有看到那個高度的問題。

不過林文理今天也不是要證明蘇家人多能吃的問題,所以略過不提,隻講跟李二苟有關的部分。說道:”而且這一千銀元,也不見得就一個人用啊。他需要人手,一樣從這筆錢裡頭出,不會再有額外的資金支持。”

”文理,你是怎麼想的,全盤說說可好。你先前隻講了,要為鋼鐵廠產品出路著想,所以要給二苟活動經費,開口就是三千銀元。真有這個必要嗎?”蘇渙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