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那我就從頭捋一捋。”林文理開始細細說起自己的想法。
”首先就是鋼鐵廠出鐵水了,煉鋼爐也正在造,出鋼錠的時間也就這一兩個月內。但我們不可能全都悶著頭在做我們自己的東西,鋼鐵廠終究要賺錢的。
”雖然說現在大金百廢待興,鋼鐵這種基礎的結構性材料,可以說是需求遠遠大於供應。說白了,大家都有信心隻要能產鋼或鐵,那是不愁賣的。
”但問題是,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一坨大鐵錠,還是一塊鋼錠呢?我相信不是的,有人需要菜刀,有人需要鍋,有人要螺絲,有人要螺帽。
”很不客氣地說,大金其他處我不敢講,但是漢津縣沒多少地方有鋼鐵二次加工的能力。鐵匠當然有,可是他們沒辦法做到大量生產,更不要說標準化。
”所以我們為什麼不一次到位,直接做出終端客戶所需要的產品?我們一可以賺到更多的加工費用,二可以有更大的客戶群體。
”比起隻能把生產出來的鐵錠鋼錠,賣給現在還看不到影的加工廠,我相信我的意見會是比較務實的做法。那麼問題來了!”
林文理口氣一變,不管是蘇渙或李二苟都豎直耳朵,打起精神。
”我們要怎麼知道,誰需要怎樣的鐵製產品。以及這項產品的質量要求,要到什麼程度?假如隻是要一口炒菜鍋,生鐵就綽綽有餘;弄口鋼鍋雖然更好,但毫無疑問,價格也會更貴。
”不同材質的鋼材、鐵器,適用於不同的場合,當然也會有不同的價格。那我們要怎麼找到客戶,確認他們的需求與支付的能力,生產出合適的商品來。
”另外一點,不要看大家都節省習慣了,在戰後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凡事都挑便宜的。事實上鐵器除了價格較高外,另外一大優勢就是耐用。
”就說我們自己的經驗就好,開礦挖礦石,用木製的工具當然也可以做,但可能用沒多久就會損壞,甚至還傷及使用者。鐵製工具不僅僅省時省力,還更為耐用。
”從生產效率,以及工具使用期限平攤其成本,鐵製工具反而更為便宜。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及各行各業有多少東西適合升級使用鐵製品?
”所以從調查市場,以及開發市場兩個角度來看,李二苟的工作,其重要性就不用多提了。在鋼鐵廠距離恢複生產隻差臨門一腳的情況下,這些工作也應該要準備了。
”而不是等到鋼鐵廠把東西生產出來,我們才去尋找客戶在哪裡,以及他們需要些什麼?東西積壓不多說,要是緊俏的東西我們做得少,需求不大的東西做多了,這也是浪費。
”彆看最後可能還是能賣掉,但東西要放多久才能賣?得要賣到多遠的地方去?這些也都是成本呀。”
這樣的商業手法在這個時代的大金,算得上是十分新穎的了。自然而然,蘇渙一時間也沒能想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他隻是說道:
”假如隻是要這樣,我讓鄧聰出去,去各家轉上一圈,就能知道了大概。為什麼要這樣大費周章的,還投入那麼多錢呢?”
林文理答道:”這就要看老爺,您究竟是覺得鋼鐵廠賺到錢就好,還是希望鋼鐵廠在這個時代能夠發揮大用?”
蘇渙好奇問道:”什麼意思?說說。”
”我就用個老爺你一定聽得懂的比喻吧。”林文理端了杯茶潤潤喉,這才說道:”蘇家根本在種地,糧食為主。是吧。”
”沒錯。”
林文理說道:”那麼種出來的糧食,除了自家要留下的部分,其餘都要賣掉。那麼老爺是希望被那些同樣不愁吃的大戶人家大量買去,等待饑荒時三十倍、四十倍賣出。
”還是希望這些賣出去的糧,是真的到了那些想飽腹的人手上。讓他們可以活下去,為大金繼續貢獻一己心力。
”當然,鋼鐵跟吃得飽、吃不飽無關,沒有鐵器,人們依舊可以活得滋潤。一些大玩意兒,也不是尋常人家用得上的。
”但咱們自己人的一個習慣,不管有用沒用,隻要自己有能力都先往兜裡揣,或許哪天就用得上了。站在這些人的角度,他們做得不算錯。但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反而是件壞事。”
”啊!”蘇家老爺一點就通,說:”這就是你不按照礦區跟各個崗位提出的要求,提供所需工具。反而是自己去看過之後,才批給他們多少東西的做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