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工家勢力過度擴張,蕭軻特意派遣慎子前去牽製平衡。至於墨子本人,雖無意為官,但仍可留在學院擔任名譽教師,閒暇時前來授課即可。
鄒衍身負重任,他不僅是東皇太一派遣到燕國的負責人,更是連接蕭軻與陰陽家之間的關鍵紐帶。鑒於此,他被委以太史令一職,肩負起觀測天象、卜筮吉凶之責。
許行則被任命為戶部土地司司長,負責處理土地相關事務。這一職位至關重要,一直以來,沒有確定負責人,因為土地乃國家之根本,合理規劃和管理土地資源對於國家的繁榮穩定具有深遠影響,剛好許行是這方麵的專家,也屬於專業對口。
虞初憑借其博學多才和卓越的文學造詣,榮任翰林學士一職。公孫龍則出任大理寺卿。
一切安排就緒,蕭軻看著殿下眾人,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相信,這些人才將會成為大燕崛起的基石。
接下來的日子裡,各學派的人物紛紛投入到各自的崗位中,展現出他們的才華和能力。
大燕的朝堂之上,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蕭軻,則在暗中觀察著一切,思考著大燕的未來之路,也是等待著時機降臨的一天。
不過燕國在等待時機,天下各國卻發生了幾件重大的事。
武國,隨著老武皇的駕崩,太子龍玉登上皇位後,展現出了強大的手段。他毫不猶豫地收回了皇都附近三個州的封君軍權,這一舉動讓其他封君感到風聲鶴唳。
當龍玉成功平定北方和西方兩地的封君之後,南方和西方的封君們再也坐不住了,他們紛紛發動叛亂。
然而,南方因為有南宮家的鎮壓,暫時還沒有出現太大的危機。但在西方,封君們竟然引來了乾國的介入,局勢變得愈發複雜起來。
乾國,一個毗鄰武國西部邊境的強大國家,天下七大強國之一。它的插手使得原本已經混亂不堪的局麵更加撲朔迷離。
西方的封君們或許認為借助乾國的力量可以與龍玉抗衡,但他們顯然低估了龍玉的決心和能力。
秦國和唐國看見武國無暇他顧,在進行聯盟之後,紛紛向著周圍的國家出手,在武國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奪下了大片的領土。
明國瞧準時機,襲擊了雲國的南方,雲國雖然內有叛亂,外有大盛進攻,但依舊不敢把鎮守南方的軍隊調回,避免全線崩盤,加上大盛的進攻已經被遏製,雲王也平叛中取得大勝,有了反擊之勢。
但在大盛增兵以後,也不敢輕舉妄動,隻好不斷的向這個戰場絞肉機增加更多的兵力,如今雙方參戰人數高達上百萬人。
天下平靜的國家隻有乾寧二國,乾國位居大陸西南,山脈縱橫,進出極其不便,因此傳出的消息倒不是很多,加上蠻族已退,國內的起義軍也被壓下去,因此,暫時沒有什麼大的動向。
而寧國,林武在雄厚的兵力下,被迫讓姬發和帝辛承認了皇位,但回到封地以後,卻大肆擴展兵力,意圖發動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