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這個皇太孫正式開始觀政,不想此前隻是辦事、學習,而現在直接走上台前。
新的一天開始,朱允熥早早的就起床,然後趕往奉天殿。
看了一眼亂糟糟的百官,朱允熥咳嗽一聲,身後的隊列開始有序起來。
在上朝後,百官開始爭先恐後的彙報一些情況,這也使得朱允熥有些不太滿意。
忽然間他上前,開口,“啟奏皇祖父陛下,孫臣有本奏。”
老朱笑著開口,“準。”
“自皇祖父陛下即位以來,屢命儒臣曆考舊章,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冠婚喪祭之儀、服舍器用之製,各有等差,著為條格,使知上下之分。”朱允熥一邊歌功頌德,一邊說道,“然奸臣胡惟庸等,擅作威福,謀為不軌,僭用黃羅帳幔,飾以金龍鳳文。再有勳貴不法,家奴至於數百,馬房廊房悉用九五間數。”
聽著朱允熥的話,老朱眯著眼非常受用,百官心裡就不是滋味。
朱允熥開口,繼續說道,“孫臣請旨,官民服舍、器用等第,編類成書,申明禁製、不得僭越!”
老朱頓時高興了,對朱允熥說道,“太孫所言甚是,無規矩不成方圓,不尊禮法難有教化。禮部尚書,汝等協助皇太孫理好規矩。”
朱允熥也是連連點頭,“我想著一個是吃飽喝足,還有就是生老病死。五叔這一點好,他喜歡修書,這都一年多了。我們朱家說不定要出一個杏林聖手,和扁鵲、華佗齊名。”
因為此前大明的朝堂就是如此,基本上是一樁事情商討完畢立刻就是下一樁。誰能先奏報,或者是誰一直拖著等等,完全就是看臣子們了。
老朱就更加欣慰了,“是這個理,隻要田多了、糧食多了,百姓的日子才好過。都吃飽喝足了,那江山才算穩了。都能踏踏實實的過下去,誰還去造反?”
而現在看到太孫在朝堂上持續高光,常升這些太孫黨哪能不開心啊。
朱允熥回答說道,“回陛下,孫臣以為當規範諸司奏事次第。不能剛在商議邊塞軍事,下一個就是刑部奏案,然後通政司又來摻和。”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也是祖父偏愛,這些事情都讓我來做,這才能立威。”
老朱笑盈盈的看著朱允熥,問道,“聽人說你打算修書?”
下朝後老朱將朱允熥叫到武英殿,“今天早朝的時候做的好,威信就該如此。不能隻是靠殺人來立威,你得做了事情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老朱開心,站在勳貴班列當中的常升、藍玉等人也都是眉開眼笑。他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太孫黨,去年朱允熥韜光養晦的時候常升等人心裡也憋屈。
儲君就應該有儲君的樣子,雖然明眼人也都看得出來這是老朱對朱允熥的偏愛。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是這位皇太孫沒能發現一些不足,沒有提出一些比較有見地的建議,皇帝就算是硬扶,那也難以讓人心服口服。
老朱仔細想了想,開心說道,“還是太孫思慮周全,朕上朝二十餘年還未想到這些。這事還是太孫來辦,隻是奏事首為都督府,軍國大事不得馬虎。”
聽著朱允熥的話,老朱愣了一下,百官也愣了一下。
“能看出來問題,這也是個本事。”老朱笑盈盈的開口說道,“這兩樁事情不要隻是想著勳貴,還是要召文官多商討。你不喜歡文官,隻是也不能就是靠武夫治國。”
朱允熥又說道,“孫臣上朝以來,屢屢發現百官奏事毫無規矩。百官奏事,也都爭先恐後或者察言觀色,孫臣以為這樣隻是浪費工夫。”
說到底就是大明的規矩在不斷的完善,可是開國初期就是這樣,很多的禮製還有空缺。
對勳貴自然需要重視,可是不代表認為這些人就是可以做好所有的事情。
雖然這都不是什麼大事情,可是看到朱允熥的如此表現,老朱自然非常的開心。
“是打算修書,弄個武苑教兵法之類的就算了,那是該做的事情。”朱允熥也說道,“怎麼說也是要想著民生,以農為本的道理我還是明白。”
朱允熥連連點頭,對於這個道理他自然也清楚,根本不需要老朱多提醒。
任亨泰等人立刻領命,至於朱允熥說的這些事情,他們也都覺得有些必要。
老朱就問道,“太孫,你是什麼意思?”
“他沒那個本事!”老朱更加開心,說道,“他要是能修個醫書,讓百姓認識些草藥、能找準草藥、對症下藥,那也是他的功德。”
其實朱允熥也不是很看好他的五叔成為杏林聖手,可是如果能夠主編修出來一部好的醫書,那也是一個巨大的功德了,這就值得肯定。
老朱就說道,“這些事情要抓緊,現在算是看到了些天下大治的樣子了,以後人肯定越來越多,糧食也要越來越多。天下太平了,百姓就想著多吃些、吃好一些。”
這一點朱允熥也非常的認可,人的追求總是在不斷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