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適合讓藩王出去鎮守、收回兵權,不過不能一直持續下去,要不然大明的藩王慢慢的就開始能夠有著一些實權了,那可就不太好了。
朱允熥認可的說道,“大和尚說的也對,宗室諸王確實是該儘職。”
不掌兵、不臨民、不理事,這就是一個藩王應該有的樣子,可以讓朝廷放心的姿態。
看似地位高高在上,可是手裡不見得有什麼真正的權力,這絕非是壞事情。
道衍也繼續說道,“如今秦王、晉王、燕王確實太過顯赫,朝廷若是構建好大局,秦王、晉王就該舍棄手中權柄。”
這一點朱允熥也不反對,畢竟朱樉、朱棡這些年帶兵的次數不少,不少大將也都被他們節製。彆的不說,單純就是在軍中的一些威望,這些王爺們不算低。
看到朱允熥不反對,道衍繼續建議說道,“至於王爺們的品行,臣以為朝廷已經有了規矩,隻要遵守朝廷律例,實際也無需變動。”
朱允熥指了指上方,說道,“這就是我頭疼的地方啊!”
道衍一瞬間也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皇帝確實製定了不少對藩王的限製律例,可是老朱自己不怎麼按照那些律例去執行,所以其他人很多的時候也隻能是乾瞪眼了。
這些看起來也是沒法子的事情,除非是換一個當家人開始嚴格起來。
或者是想個折中的法子,讓老朱可以接受,對藩王有一定的限製,也不會太過‘嚴苛’。
朱允熥含笑看著道衍,問道,“大和尚,你覺得如今秦王該如何處置?”
“殿下,臣以為殿下當先勸諫陛下。”道衍就毫不隱瞞自己的想法,“陛下一向最重子嗣,朝野上下也多有抱怨。陛下對百官、勳貴嚴苛,對宗室一味寬容不是好事。”
這也沒錯,老朱對官員或者勳貴基本上都是不會手下留情的。可是不管是兒子還是侄子,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當然會讓一些人心裡不平衡。
朱允熥微微向後一靠,語氣聽不出情緒,“重罰秦王?”
道衍連忙解釋,“臣不敢!臣以為此次不能再像以往那樣了,秦王當罰,隻是不好太過。”
還是要考慮老朱的感受,廢黜秦王的建議就算是朱允熥都不敢提。真要是提了,朱允熥就算跑去奉先殿躲著,老朱也不會放過,這也不是吵吵嘴就能過去的事情。
道衍就說道,“先靖江王暴虐無道,臣以為當以此為例。”
靖江王朱守謙確實是一個反麵教材,被禁錮在老家鳳陽,死後連個諡號都沒有。
這還真的是和他爹朱文正一模一樣,朱文正也是被禁錮之後鬱鬱而終,也沒能有個諡號。
朱允熥笑著問道,“大和尚,真要是如此,宗室會不會覺得我嚴待宗室?”
“臣以為不然。”道衍很有信心的說道,“秦王無道,所作所為眾宗室心裡皆知,一切也都是他咎由自取。可請武林王殿下上奏彈劾,殿下可酌情輕罰。”
朱允熥忍不住看了看道衍,天地良心啊,他可從來都沒有對道衍說過一些事情,比如說對朱允炆的一些定位等等。
可是現在好了,天底下的一些聰明人實際上都知道那是怎麼回事。
什麼武林王深明大義等等都是假的,那就是太孫推出來的一個提線木偶,是專門用來做些得罪宗室的事情。罵聲都是朱允炆擔著,誰讓他是上奏了。
朱允炆的定位,看起來大家都心知肚明了。不過還是繼續揣著明白裝糊塗更好一些,皇帝和太孫也需要一些麵子,宗室們也需要一個台階,大家心照不宣就好。
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朱允熥也就朝著奉先殿而去。
看到朱樉和朱橚跪的規規矩矩,朱允熥忽然間覺得自己好像有些過分了。以前的他就算是罰跪,最多跪半個時辰左右,然後要麼是坐要麼是躺。
可是現在看看在外麵惡名遠揚的秦王和紈絝名滿天下的周王都這麼老實,這麼一對比實在是有些上不了台麵。
“歇歇吧。”朱允熥就主動開口,“二叔、五叔,祖父看不到的時候用著這樣。”
對於朱允熥的經驗之談,朱樉和朱橚都不想搭理,真以為他們想如此啊?還不是怕麼,一怕祖宗怪罪,二怕皇帝責罰。
也就是太子和太孫待遇特殊,不老老實實認罰都沒人計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