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朱允熥還是問道,“你此前也是帶兵平定雲貴,若是朝廷真要是對安南出兵,你覺得最難的是哪些?”
傅友德想都不想的回答說道,“臣覺得一來是林深葉茂,二來則是瘴氣,三來則是太過濕熱北方軍士怕是難以適應。”
朱允熥嚴肅的問道,“哦?除了這些之外,沒有那些蠻人悍勇之類的?”
傅友德則直接說道,“殿下,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隻是在臣看來,麓川也好、雲貴蒙元殘兵也罷,或者是安南也好,士卒不如我大明將士悍勇不說,軍械也差了不少。”
傅友德直接說道,“此前先黔寧王平定麓川叛亂,臣聽聞那些蠻人雖驅趕大象,這是看著凶猛,隻是也挨不過我大明一頓箭矢。再者麓川尚且用銅箭,臣覺得實在可笑。”
不怪傅友德如此說,實在是有些事情就是如此,簡直就是有著一些技術方麵的輾軋等等。
麓川也好、安南也罷,他們的冶煉業也是有所發展的,隻是出於種種因素,在大明的鋼鐵早就成為了製式兵器的時候,那些地方還有些銅械。
這基本上就是代差了,就是士兵再悍勇,麵對著這麼巨大的差距,想要拚死抵抗也是非常難的,更何況那些地方的兵力還不如大明多。
再一個就是蒙古,蒙元退守漠北之後,工匠越來越少、迅速的退化到遊牧民族的狀態,現在軍械的製造基本上是沒了,甚至基本的一些生活用具都需要想辦法從大明走私。
這麼一來的結果,自然也就是大明的先進武器麵對著那些蠻夷時,自然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
傅友德繼續開口說道,“臣以為若是發兵征討安南,西平侯當為大將。”
“沐春兄長?”朱允熥笑著說道,“沐春兄長揚威西南,這本來是最好之選。隻是西南等地還有些不安寧,他不好輕動。”
傅友德就不說話了,他確實認為沐春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因為沐春這個年少從軍的大將在軍中威望很高,也習慣了在密林當中作戰。
真要是出兵安南,西平侯絕對是最佳的選擇之一。不管是能力還是威望,或者是出身,都非常的合適,甚至比藍玉更好。
既然皇太孫都這麼說了,傅友德自然也就不繼續舉薦了,因為這和他沒有太多的關係。
很多的事情他早就看出來了,想要再出去帶兵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了。好消息就是他比馮勝強,雖然現在看似是在做著有些遠離權力中心的武苑工作。
不過比起馮勝被閒置、被猜忌,以及現在被重新啟用後還隻是天南地北的四處奔波,傅友德算是非常的幸運和安穩了。
既然已經不打算再出去帶兵了,那就頤養天年,以及為自己的子孫謀求更多的餘蔭。
和傅友德簡單的說了些事情,朱允熥也就暫且不多說了。
對安南用兵之類的事情是遲早的,不過現實的情況就是目前這幾年可能用兵的概率不算太大。所以最多也就是做個預案而已,還不是進入實操階段。
還有很多的其他事情要做呢,這對於朱允熥來說可不是什麼小事情。甚至有些事情在他看來更加的重要,隻有做好了一係列的準備工作,才能心無旁騖的去解決一係列事情。
急也沒用,現在也隻能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
回到了東宮之後,朱有容就說道,“小弟,過些天該出去踏青了,你去不去?”
“我應該是要去。”朱允熥也有些無奈的說道,“我要是不去的話,國子監那邊就要急了,好多文人士子估計都在絞儘腦汁的想著一些詩詞歌賦了。”
踏青,不隻是踏青而已,這也是一種政治活動。
朱有容不解的問道,“也都該知道皇祖父和你都不喜歡詩詞歌賦,還有人如此啊?”
“才學唄,就算是我們不喜歡,也承認有些詩詞歌賦看著是厲害。”朱允熥就笑著說道,“文人墨客的雅事,我們也懶得管,無非就是那些人入仕後很難順遂而已。”
李白、杜甫、白居易,仕途都不怎麼樣。
蘇軾更不用說了,不是在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哪怕這裡有黨爭的因素。
大明現在看起來沒有厲害的詩人等等,老朱和朱允熥也不是特彆在意,先治好了國、吃飽了飯,再去談風雅!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