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病重,這也自然會引起不少勳貴的關注,主要就是現在位高權重的開國功勳越來越少了,尤其是湯和哪怕看似遠離了朝堂,可是也不能忽視他的一些影響力。
所以在這個時候,通往鳳陽的道路上多了一些達官顯貴的親族。這些在朝中有著官職的不好過去,可是讓府中子弟過去探視,這肯定是沒有什麼問題了。
朱允熥也不打算多說什麼,這些事情在他看來也是人之常情,這可不是什麼拍馬溜須。
對朱允熥來說,好像現在也就是順其自然也就行了,因為他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關注。
湯和早就中風了,一些人也都是有著心理準備。
朱允熥出宮了,這一次去的地方是應天府西北方向的龍江船廠。這是屬於工部的衙門,以以篷廠、細木、油漆、鐵、索、纜等六個作坊為主,工匠也都是來自沿江沿海地區。
不誇張的來說,這個可以製造戰船或者運輸船的船廠,已經是非常標準化的。
這座船廠的曆史悠久,在南宋時期就被稱為‘都船廠’。在蒙元時期也被沿用,大明是在舊船廠的基礎上擴建。
在這裡甚至有著一整套完善的生產標準以確保產品質量,其所製定的用料、價格、工藝、驗收等諸標準,也是在不斷的唄推行。
不過在龍江船廠之外,應天府還有一個寶船廠。
這也就算的上是朱允熥的一些小動作了,這裡製造的船更大,基本上都是專用船廠,製造大型寶船。
簡單來說就是寶船廠製造的是大型海船,可以製造出大約兩千噸到三千噸級的寶船。而龍江船廠的船類型就比較多了,除了軍用船隻之外,商船乃至漁船都造。
朱允熥心情不錯,自然是因為這麼一副熱火朝天的樣子值得讓他開心。對於組建一個龐大的船隊,他的內心一直都是在期待這些事情。
看向嚴震直,朱允熥問道,“現在這些造船的工匠還夠不夠?”
嚴震直立刻回答說道,“回殿下,已經征召各地善造大船的工匠入京了,如今龍江船廠自不用說,工匠、學徒夠了。寶船廠那邊也不俗,多是福建船匠。”
寶船也是有曆史,這可是一直在不斷的發展和改進的船型,在宋朝時就有‘平如衡,下側如刀,貴其可以破浪而行’的單龍骨尖底船,這基本上也就是福船了。
這種船型甚至一直會使用,到了清朝事情還有個‘耆英號’,從香江出發,經好望角及美國東岸到達英國。不過這條船船是福船,但是船主等人是英國人。
宋元時期海洋貿易比較發達,自然也是因為有著一係列比較適合遠洋航行的船隻。
造船的事情朱允熥不需要擔心,現在的大明隻是沒有更多的海洋意識。穿越太平洋可能有些難度,畢竟發現新大陸、發現澳洲之類的事情,暫時沒人做過,不知道洋流、航道等。
但是下南洋等等,這沒有太大的問題。官方不組織,民間還有很多人去了東南亞。
甚至在三年前,老朱還特意允準了藩屬國琉球中山王的請求,特意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於造船航海的工匠去幫助琉球,造船對大明沒有難度。
朱允熥扭頭看向陳瑄,說道,“你以後總兵漕運,船的事情也要留意。大運河能用多大的船,你該心裡有數才行。”
陳瑄立刻回答著說道,“回殿下,臣謹記。”
朱允熥繼續說道,“若是朝著北邊運糧,隻怕是漕運還不夠,估計也是要海運才行。”
藍玉就立刻開口說道,“殿下,臣以為若是向遼東、漠北用兵,糧草需先運至北平等地。”
北平地理位置特殊,這也確實是一個非常緊要的位置,算得上是一個無比重要的樞紐了。
朱允熥立刻想到了一個城市的名字,天津,也就是天津衛。
天津因因漕運而興起,隋朝修建京杭大運河後,這裡是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史稱三會海口。
唐朝中葉以後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南北運河與海河交彙的三岔河口一帶設直沽寨,為天津最早的建置;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在永樂時期,這裡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
朱允熥想都不想的回答說道,“這樣吧,在海津鎮築城設衛,改稱天津衛。”
一瞬間隨行的文武官員表情古怪,就算是藍玉這一刻也都有了一些心驚膽戰的意思了。
改名本來是小事,但是‘天津衛’實在是太大了。如果不知道的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這裡是天子曾經乘船的碼頭,而且還是因為極其重要的事情才乘船,所以才會賜與這樣極其特殊的名字。
皇太孫肯定沒有去過海津鎮,但是這麼直白的稱呼為‘天津衛’,那幾乎就是不掩飾自己的心思和想法。
可是另一方麵藍玉、徐輝祖乃至李景隆等人也都是眼前一亮,他們都知道這位皇太孫自負武藝高強,據稱善騎射、槍法超群。
不過他們也同樣清楚,這位皇儲實際上根本不會帶兵打仗。
而現在在海津鎮築城設衛,這可以說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事情。
尤其是很多勳貴都知道朱允熥對漠北一直都是充滿著提防,也有一些勳貴知道朝廷說不定在時機合適的時候就要朝著高麗用兵。
現在在海津鎮築城設衛,很明顯這就是在為以後的一係列大戰做準備。再多想一點,在海津鎮設衛,那也是對燕王、齊王、遼王等人的一種震懾。
原因非常簡單,海津鎮一旦成為了天津衛,那必然是軍事重鎮。
手底下的這些人到底在想些什麼,朱允熥不在乎,他也不怕起了這麼個名字就被彈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