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婆這樣的人材流芳千古,被當地百姓立祠奉祀、樹碑立傳,那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她帶給了太多人幫助,小一點的說鬆江當地不少人受到了她的好處。往大了說,整個江山都因為她的一些貢獻享受到了巨大的福利。
尤其是她現在已經不在世了,所以給與一係列的身後哀榮那也是應該的。
其實朱允熥也明白,現在這個年代很多人看不上工匠,這也是朱允熥將一些工匠調到武苑的原因,說到底還是現在的一些普世價值問題。
將工匠調進武苑,讓他們成為軍戶,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給他們算軍功,這樣阻力就會小很多。給與他們一些文官的官職不太好,除了文官集團的抵觸,同樣也是因為工匠未必就是在乎一個低級的文官官職。
成為軍戶、得到軍職,哪怕是一些中低等的,也可以讓子孫後代承襲一些職務。
搞定了一些事情,朱允熥自然覺得開心,回到皇宮後也就準備接下來的工作。
老朱看了看朱允熥,說道,“你的那些火銃、火藥、火炮,都如何了?”
朱允熥瞬間得意起來了,“先前火藥司管了不少事情,五軍都督府、工部也都管著。我就覺得太多事,婆婆多了當媳婦的就難受,還是直接管著比較好。”
老朱也不說什麼,主要就是先前製作火器的衙門確實不算少,不過那也是事出有因。
一方麵是擔心某些衙門一家獨大,二來就是很多的軍械需求量大,三來自然也就是製造成本以及調配等等一係列問題了。
製作火器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靠近煤礦靠近鐵礦,這樣製造成本肯定會下降不少。
朱允熥繼續說道,“其實我這個武苑的作坊過些年就獨立出來,這邊隻是研究技藝,學會了還是要傳授給其他的一些衛所,讓他們也會製作火器。”
老朱就問道,“那你就不擔心泄密的事情?咱可是想到了這些,那些韃子的兵器要是和咱們一樣了,大明兒郎怕是要多流血了。”
有這樣的擔心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工匠擔心技術傳開了沒有自己吃飯的手藝。
而朝廷實際上也是一個樣,不會輕易的允許一係列的技術等等傳播開來。
大明不準一係列的鐵器進入草原,茶葉、瓷器等等,也都是成品出售,很多的技術都是要保留在大明境內。
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界。
朱允熥得意洋洋,說道,“以後我隻要管著工匠,咱大明最厲害的工匠都在我手裡。不歸工部管、不歸五軍都督府管,這多好!”
老朱眯著眼看了一眼,有些沒底氣的說道,“到時候你想要造個機巧的小玩意兒,那也沒人攔著你。你想要造個金屋,也沒人能攔著你。”
這說的,以至於朱允熥都懷疑自己在老朱眼裡都要成木匠皇帝了。
老朱坐了下來,說道,“任亨泰還回來?”
朱允熥點頭,“本來就路途遙遠,這一趟事情還多,估計得明年才能。咱們的禮部尚書還是有些本事,這一次出使挺好。”
目前得到的反饋就是任亨泰出使安南算得上是宣揚皇威,安南那邊對於大明這個宗主國前後派出兩位狀元郎出使,也是感覺到與有榮焉,這也是一樁雅事。
都說東瀛學到了不少儒家文化,高麗那邊也自稱是小中華,實際上不能隻是看著東亞,東南亞那邊也有不少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影響,是中華文化圈的一員。
老朱就有些擔心的說道,“這人是個有本事的,就是一肚子壞水。說著之乎者也,實際上也沒有多少好心思。”
朱允熥就問道,“祖父,你是收到了什麼消息?”
“這任亨泰飽讀詩書,還是禮部尚書,這些年也是幫忙製定禮法、宣揚教化。”老朱就沒好氣的說道,“他家裡頭有蠻人作為奴仆,說是在安南更是如此。”
朱允熥的臉上頓時精彩了,這任亨泰也算得上是玩的花了。
不過仔細想想看好像也沒什麼問題,這些個士大夫有些時候就是這麼的矛盾。
一邊說著宣揚教化等等,可是動不動就將一些少數民族、異族不當回事。蠻人什麼的在任亨泰這些人眼裡,實際上也就是那麼回事。
不通教化,在他們眼裡甚至都算不上一個真正的人!
朱允熥想了想,說道,“他不至於帶著一個孩子回來吧?”
老朱冷哼一聲,說道,“現在看來還不至於,瞧不上那些蠻人女子。讓他出使安南,他倒是好。諭以謹邊方,又書述朝廷用兵之故,予以安慰,安南民眾為之歡悅。可是私下裡呢,作威作福的!”
“也沒什麼好說的,他是禮部尚書,是咱大明的重臣,到了安南自然有人巴結著。”朱允熥就笑著說道,“隻要不誤了事就好,我就怕出現個睡了安南王太後的。”
漢朝的使者玩的野,唐朝的使臣也不算安分。
一人滅一國,或者是打殺藩屬國君臣的,這都是存在的事情。
說到底就是背靠強大的宗主國,所以有些使臣就是這麼的硬氣,一點都不玩虛的。
“這人先用著,你手底下的文官遲早是要收拾一番。”老朱就說道,“六部尚書還不到一半是你的人,這不太好。”
朱允熥有些不服氣了,“這麼說就不對了吧,六部尚書大多數身上都有著太孫府的標簽了。”
老朱嘲笑說道,“任亨泰是咱安排到你手底下的,楊靖幾個也是咱手底下的人。思來想去,六部尚書也就是鬱新和齊泰算得上你的人。”
齊德,這也是給老朱賜了名字,成為了齊泰。
朱允熥也不在意,樂嗬嗬的說道,“誰的人不要緊,用著順手、能為朝廷辦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