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是不是非常勤儉,這就有些複雜了。因為在有些時候他看起來是比較節儉的,不喜歡一些鋪張浪費。可是在很多的時候,他也不會刻意的去降低生活質量。
隻是這一次大婚所需要的花費,該花的肯定還是要花,但是能省的就省。
看著清單,朱允熥仔細想了想之後說道,“大約能結餘出來三萬餘兩,這就拿去東宮好了。我思索了一番,此前讓工部、武苑的工匠幫我做事,這有些不太妥當。”
夏原吉就說道,“殿下,不管是工部還是武苑,殿下所製之物都讓天下臣民諸多好處。臣以為即使花銷一些,那也是應該。”
這不算是夏原吉在拍朱允熥的馬屁,而是他內心的一些真實感受和想法。
不管是火藥,還是說廄肥等等,這些確實都是按照朱允熥的意思來辦,肯定也有些成本。
不過相比起那些回報,這些投入顯然是非常有價值的。真要是算細賬的話,朱允熥這位皇太孫為大明帶來了更多的回報,那些投入自然也就不值一提了。
這可是正經事情,這並不是用作日常的花銷,不是在紙醉金迷,自然也就沒有任何抨擊的必要了。
朱允熥就笑了笑,對夏原吉說道,“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隻是我還是覺得有些不妥。你也該知道,我讓人辦事倒是一句話的事,隻是涉及銀錢就敏感許多。”
聽到朱允熥這麼說,夏原吉自然也不反駁,因為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朱允熥這個皇太孫讓人去做一些事情,也確實沒什麼問題,不管是宮裡的還是宮外的,一句話都能解決。
但是如果是需要用到錢,不管是內帑還是國庫,或者是一些衙門掏錢,哪怕最終那些官員們都認了,可是多少也是需要走個程序。
朱允熥就繼續說道,“現如今這筆錢是在我東宮,怎麼花銷自然是我說了算,該采買些什麼東西,旁人也就不要多說了,是不是這個道理?”
夏原吉就趕緊回答說道,“回殿下,若是東宮有支出,朝廷自然也是要出的。”
皇帝也好、太孫也罷,這也都是需要朝廷的供養,都是有著一些‘俸祿’的,國家負責生活起居等等方麵。
朱允熥就含笑說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放心好了。我本就不是喜歡享樂的性子,沒打算拿了這筆銀錢就去花天酒地、揮霍無度。”
夏原吉就趕緊請罪說道,“殿下明鑒,臣並非此意。”
是不是這個意思倒是不那麼重要,不過夏原吉確實是擔心朱允熥將這筆銀錢用作平時的開銷等等。
皇帝、太孫如果是比較勤儉的,那對於大明王朝來說自然是好事情。如果統治者揮霍無度,對於天下百姓來說也會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對朝局也影響不好。
洪武皇帝勤儉,太子和太孫一直以來表現的都不是奢侈無度的性子,大明似乎不需要擔心統治者的奢糜。
可是這樣的事情誰又敢絕對的保證呢,曆史上也有很多皇帝前期英明神武,可是後期昏聵不堪,或者是開始隻顧享樂等等。
皇太孫以前勤儉,那是因為皇帝盯著,是因為太孫沒有奢靡過。這要是一旦品嘗到了奢靡的滋味,說不定就要開始享樂起來,這也是說不定的事情。
所以說夏原吉的這些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實在是曆史上這類事情也算是屢見不鮮。
朱允熥就說道,“行了,這筆錢如何用,我心裡有些分寸。快些把銀錢弄過去,這是最要緊的事情。”
夏原吉對此也心知肚明,這就是皇太孫的私房錢了,就像皇帝有著一個內帑一樣。這筆錢到底怎麼花,原則上來說肯定是皇太孫自己說了算。
隻不過這件事情也不是絕對的,皇太孫要是開始紙醉金迷,皇帝肯定會攔著。真要是大臣聽到了一些風聲,說不定也會勸諫。
所以這筆錢皇太孫可以用,甚至是就算是做些大家不太理解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這是太孫自己省出來的錢。
不過太孫要是拿這筆錢去做一些看似觸犯底線的事情,不少人就要真的跳腳了。
洪武皇帝掌控大權、太孫如今也是羽翼豐滿,正常情況下朝臣們自然是不敢去觸碰這兩位的權威。
可是同樣也是因為這兩位現在做的事情,也都是在統治者的權力範圍之內。所以這些文武百官們畏懼不已,也不會過多說什麼。
但是如果太孫開始奢靡,肯定會有一些官員附和、盲從甚至討好。但是有些官員也會直諫,哪怕身死也在所不惜,那樣也可以得到清名。
這些也是一些讀書人的追求,青史留名、輔佐君王,這也是無數士大夫的夢想。
忙完一天的事情,朱允熥對張福生說道,“準備一下車馬護衛,去一趟開平王府。”
張福生就有些擔心的詢問道,“殿下,眼看著就要天黑了,這個時候再出宮,怕是趕不回來用晚膳。”
“去辦事。”朱允熥有些好笑的說道,“這些事情用不著你操心,踏踏實實的本好事情就行。”
張福生自然也不再多說什麼,趕緊去將一些事情給做好,這些對於他來說才是最要緊的事情。有主見不是壞事,但是肯定不能替太孫拿主意。
也不得不說張福生的榮辱地位和朱允熥這個皇太孫息息相關,甚至他的一切地位都是來自於這位皇太孫,他自然也希望太孫地位穩固。
老朱那裡自然不需要朱允熥去操心,二叔和五叔還在應天府呢,自然也就可以讓他們去陪著老朱吃飯。
一兩頓飯自然不會影響什麼,朱允熥可沒有那麼小心眼,擔心祖父和叔叔們接觸會讓他的地位受到影響。
隻需要輕車簡從就行,不是什麼正經事、不是什麼正事,自然也就不要擺足儀仗了。不過該帶的護衛肯定要帶,要不然也出不了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