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出海這件事情,朱允熥是認真的,也算是在下一盤大棋。
對這件事情有著極高的期待,也就意味著朱允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管朱允熥願意還是不願意,一些客觀規律總是沒辦法改變的,他能夠做的事情就是靠自身的身份加以引導和推動。
尤其是現在所作的事情是第一次大規模出海,第一步就必須要走的踏踏實實,甚至是必須要去的勝利,還得是大勝才好!
新的一天開始,朱允熥還是延續早早的起床開始上朝作為迎接新一天的慣例。他現在也都習慣了這些事情了,生物鐘早就調過來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朝堂上自然也要商量、彙報一係列春耕的事情,包括舉行一些祭祀活動等等。
這都沒什麼問題,隻要按照正常的程序來就好,這一點滿朝上下也都算是有經驗,自然也就不會出現什麼差錯了。
下朝後,朱允熥回到文華殿召見耿炳文,“長興侯,此次三大營出征,你覺得如何?”
耿炳文是謹慎的性格,回答說道,“回殿下,臣以為晉王、燕王都是久經沙場,如何調兵遣將他們都有分寸。臣以為三大營雖成軍較短,隻是戰力不俗。”
三大營確實成軍的時間相對較短,就算是成軍時間最長的神機營那也隻是有著才兩年的曆史而已,而五軍營和三千營成軍才一年。
在這樣的情況下,似乎這一次出征不應該帶上三大營,他們似乎更應該是訓練等等,這好像才是最為穩妥的辦法。
不過事情也不是絕對的,畢竟三大營雖說成軍的時間短,可是都是抽調的京軍精銳,隻是將各種精兵強將集中在一起,不算是完全的新式軍隊。
即使是純火器部隊的神機營,那也不需要擔心太多,軍中上下會使用火器的將領可不少,如何讓他們發揮出最佳戰力,那些將領心裡有數。
聽到耿炳文這麼說,朱允熥笑了起來,“那自然最好,我就怕三大營成軍較短,戰力有些不足。”
“殿下無需多慮,晉王、燕王用兵不少。涼國公與潁國公更是久經沙場,如何讓大軍布陣、廝殺,他們都有分寸。”耿炳文有些遺憾的說道,“臣此前也曾觀看三大營演練,戰法都是現成的。”
這話絕對不是耿炳文在討好朱允熥才拍馬屁,這些也算得上是他的心裡話。
神機營是火器部隊、三千營是精銳騎兵,而五軍營則是混合兵種了,也是三大營當中戰鬥力最為彪悍的精銳。
三大營如何配合、三大營如何作戰,對於藍玉、傅友德這樣的宿將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先不說有了一段時間的練兵,單純就是以前的經驗也就足夠了。
有著集合了天下精銳的三大營在手,在作戰當中當然更加有把握,隻是如何將三大營的戰鬥力發揮到最佳,這可能需要點磨合、檢驗。
“臣以為這一次神機營最為特殊。”耿炳文繼續說道,“他們俱用新式火藥,現在的漠南等地怕是雨水較多。”
聽到這些,朱允熥也忍不住擔憂且期待,“是啊,若是以往的話,這些火器在雨水天氣最為困難,戰力肯定要受影響,現在就不同了。”
這麼說自然也沒什麼問題,以前的火器等等自然有可取之處,隻是也確實有一些短板、先天不足,這些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隻能是努力的去克服。
有耿炳文這樣的老將肯定,朱允熥心情自然好了不少,底氣看起來也更足了。
耿炳文離開後,道衍笑著對朱允熥說道,“殿下向來思慮周全,隻是臣覺得既然已經用兵,殿下該再無憂慮才好。”
“說的簡單。”朱允熥就笑著吐槽說道,“你這大和尚說的簡單,朝廷這一次出兵數萬,除朝廷精銳之外尚且有各地藩王護衛,我如何不能不在乎這些事情。”
這是朱允熥的心裡話,實在是因為這一次用兵比較重要,心裡會有些緊張也是理所當然了。
朱允熥也知道道衍的擔心,說道,“我知道你們心裡所憂,無非就是擔心我這時去臨陣調將。放心好了,我雖說自信自傲,隻是也知道自己短板與不足,不會胡來。”
這也是朱允熥的心裡話,微操大師這樣的事情肯定不能做了。他有一係列的不足和短板,所以還是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就行了。
作為大明朝的皇太孫,朱允熥還是保持著皇太孫的本份也就行了。
調兵遣將、調配資源等等,這些就是朱允熥該做的事情,對他來說這算得上是本分了。製定戰略目標等等,這些也都是朱允熥可以做的事情。
可是如果說打算微操、遙控指揮在前線的將領們,這對於朱允熥來說還是實在太難。他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哪怕自認為在皇太孫的位置做的還算不錯,可是他也更加清楚自己的短板。
道衍也沒有因為朱允熥的一些調侃就緊張,現在也算是久在朱允熥身邊做事,也算是比較熟悉這位皇太孫的性格了。
一兩句玩笑話自然沒什麼問題,隻要不是一點分寸都沒有,私下裡稍微玩笑一下自然沒問題。
“殿下,臣並非此意。”道衍就連忙為自己辯解說道,“臣以為朝廷為此次出兵做了萬全之策,從去年開始就在準備著,自然不會有大礙。”
這麼說也沒什麼問題,在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乃至是在一些朝中的大臣眼裡,這一次的出兵是因為寧王朱權奏報發現了蒙古韃子在大寧附近留下了衣甲等等引發的。
可是在道衍這些人眼裡,他們自然也都清楚的明白這件事情實際上是從去年就開始準備了,為了這一場戰事,朝廷準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了。
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自信一點自然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對於這一次的戰爭,大家也基本都是保持著比較樂觀的態度,這一點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更何況不要說大明開國以來,就算是大明開國之前,基本上都是勝多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