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寺,位於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嶽峰北,正式寺名叫作崇聖寺。
但大理人都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
段氏曆代祖先做過皇帝之後,往往禪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於全國諸寺之中最為尊崇。
每位皇帝出家之後,子孫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大理皇室的子孫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
於是隨著時間流逝,這天龍寺便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模宏大,構築精美,殿宇連成片。
即便是中原如五台、開元、九華、峨嵋等諸多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能與其相比,隻因地處南疆,其名不彰,鮮少為江湖所知。
天龍寺外,一道白影淩空至,飄飄若仙,腳尖輕點在樹冠之上,而後整個人就能橫渡數十丈距離,身後帶著一道道殘影,形同鬼魅。
此人赫然就是趙頵。
他跟著鳩摩智來到大理,然後直接繞開鳩摩智提前來到天龍寺。
此時的天龍寺,顯得頗為的冷清,可能是因為鳩摩智要來了,所以天龍寺關閉了香客上山的通道。
幾刻鐘之後,圍著天龍寺轉了一圈,趙頵縱身一躍,輕易的翻越天龍寺院牆,踏足了天龍寺裡麵。
他剛剛繞了一圈,已經看遍了天龍寺的布局。
進入天龍寺之後,趙頵沒有落地,而是直接落在了房頂上。
趙頵腳踏琉璃瓦,身形伏在了屋頂,在附近的幾座殿宇之間橫渡幾次,找到了天龍寺左首瑞鶴門。
而後,趙頵翻過瑞鶴門,再經幌天門、清都瑤台、無無境、鬥母宮、三元宮、兜率大士院、雨花院和般若台,來到一條長廊的頂端。
沿長廊向西行,有幾間大屋。
那是幾間由鬆木搭成的大屋,板門木柱,木料均不去皮,天然質樸,這裡與天龍寺內其他金碧輝煌的殿堂全不相同,猶如宮中旱廁。
不過,趙頵在其中一間大屋上看到了書寫牟尼堂三個字的匾額。
牟尼兩字乃寂靜、沉默之意。
這裡就是枯榮禪師閉關之地。
同時,這也是天龍寺的本觀、本相、本參、本因四位大和尚修煉六脈神劍的地方。
隻不過,趙頵不知道現在大理保定帝是否出家為僧了。
畢竟,趙頵已經拿走了北冥神功和淩波微步,那麼段譽就不會出現內力失控的情況發生,自然也就不會有保定帝帶他來天龍寺的事。
而到了這裡,趙頵就不再向前去了。
因為,他對天龍寺的枯榮禪師有些忌憚。
枯榮禪師雖然並沒有行走江湖之上,與人交手次數也少。
但是這個人的武力值,絕對能夠排在一流檔位中的頂尖。
縱然不是一僧二掛三老四絕的層次,也遠超慕容複之輩的段位。
因為,枯榮禪師修煉的功法,其立意則實在太過於高深莫測了,絲毫不輸給各派的鎮家神功秘法。
佛經中有雲,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娑羅雙樹之間入滅。
東西南北,各有雙樹。
每一麵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
佛經中言道:
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
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
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
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
茂盛榮華之樹涅槃覺相:常、樂、我、淨。
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如來佛便就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數十年靜參枯禪,還隻能修到半枯半榮的境界,無法修到更高一層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之境,可即便如此也很牛了。
這種神秘莫測的功法,能夠修煉有所小成就非常離譜,深度絲毫不亞於易筋經、瑜伽密乘經等等。
隨後,趙頵隨便選了一座殿宇藏進其中,席地而坐,從懷中掏出了瑜伽密乘經,認真的閱讀起來。
想要獲得六脈神劍經,需要讓鳩摩智把水攪渾。
而他則隨身攜帶一個望遠鏡,屆時可以趁亂觀劍譜。
此刻這閒暇之餘,趙頵心癢難耐的想要鑽研密宗的瑜伽密乘經。
這本經書之中雖然都是梵文,卻也難不倒趙頵。
因為這八年來,他通過多方學習之下,倒也略懂梵文。
隻見佛經的內容,蓮花王太子為空行母眾說法道:“一切世間的出世法可分彆為三乘的教法,即為人天乘、顛倒外道乘和真實內道乘,人天乘包括世間的一切善法學問,外道乘則為一切顛倒邪執的外道宗派,而內道乘則是指佛法的內義。”
在內道乘中又可細分為九乘,也就是所謂的九乘修證次第。
一,聲聞乘。
二,緣覺乘。
三,菩薩乘。
四,作部密乘。
五,行部密乘。
六,瑜伽部密乘。
七,大瑜伽部密乘。
八,無比瑜伽部密乘。
九,無上瑜伽部密乘。
九乘中,聲聞、緣覺與菩薩乘概括了顯教的各宗教派,這三乘又稱為一教共三乘,意思是說無論顯教、密教的行人,都必須以此作為修習的基礎,佛法共有根本內容。
九乘中,作部、行部與瑜伽部密乘,被稱為外密、無上外三乘,乃是以依止觀想、持誦、相應等外相為主的修持密要,以為主密乘。
九乘中,大瑜伽部、無比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等三部密乘,則稱為內密乘、無上內三乘,涵蓋佛身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次第等三層修證次第,以證道涅槃。
其中——
初三乘是如幻究竟的化身佛所說,是為共乘佛法。
中三乘是微妙莊嚴的報身佛所說,是為密咒外乘。
上三乘是六根清淨的法身佛所說,是為內無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