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章 全都給爺去挖礦(2 / 2)

自遼以來,捺缽一詞由行宮、行營、行帳的本義被引申來指稱帝王的四季漁獵活動,即所謂的“春水秋山,冬夏捺缽”,合稱四時捺缽。

捺缽的禁衛法製十分森嚴,其中以氈車為營、硬寨為宮、貴戚為侍衛、著帳戶為近侍、武臣為宿衛、親軍為禁衛、百官輪番為宿直、以此來警衛大遼皇帝的安全。

一時間,趙頵望著耶律德元的目光略帶了一點欣賞。

他真的懂得好多!

沒辦法不欣賞他!

因為在趙頵看來,所謂的忠於值守隻是做官的最低要求!

真正的好官,得勤,不能一問三不知,否則那就是懶政不作為!

趙頵早就對大宋文官集團失望透頂了。

畢竟大宋養士百年,待遇太好了,搞得這些文人多有驕縱之舉。

如今在朝堂之上的那些文人,一個個的都是大地主、大財主,吸的都是大宋的血,天下百姓的髓。

若是有一天,讓他趙頵當了皇帝,全都給爺去挖礦!

至於這些人的家產,自然都要充公。

沒錢怎麼建設天下大同!

而且趙頵兼判蘇州事的時候,也曾巡視過各州縣。

大部分文官一個個的隻顧著搞鬥爭,打擊政敵,巴結上官,往上爬,給他送禮的官員有八成以上。

若要問起治下府庫錢糧百姓耕地幾何,竟還要現場翻閱宗卷,或問及師爺等小吏,才能答得上來。

這種懶政不作為的情況,放在大宋簡直遍地都是。

很難想象,這個時代有多麼的黑暗,難怪各地大俠層出不窮,都是被官逼的,否則誰願意冒著殺頭的風險,當一個行俠仗義的大俠。

因此,趙頵海外基地所任命的官員,基本上沒有多少士子出身。

要麼是被他麾下的錦衣衛挖來的鬱鬱不得誌的小吏。

要麼就是從孤兒中耗費幾年,培養起來的新興文人。

不給老百姓辦實事的老爺們,趙頵麾下的小朝廷,一個都不要。

“你們兩個姓耶律,莫非是契丹宗室?”

隨後,趙頵向耶律德元和耶律德清兩兄弟問道。

耶律德元眼珠轉了轉,感覺心中多少有些意會到趙頵的心思了。

他是個聰明人,做官雖然貪,但他不懶,懶官可是貪不到錢的,隻會被底下人糊弄成一個大傻子。

耶律德元自然能從趙頵語氣上的變化揣摩出對方的意思,於是趕緊答道:“回將軍,外臣出自契丹耶律本部宮帳親軍,雖姓耶律,但卻不是宗室,若要強行算起,那上數九代,或許與皇室有那麼些疏遠的關係吧,不過就像外臣所說,外臣乃是我朝陛下的親軍出身,陛下尚在,外臣自然對陛下忠心不二的。”

沒人不喜歡忠君愛國之人,這點從曹操和關二爺就可以看出來。

所以,耶律德元的想法很簡單。

他就是要裝出一副忠君愛國的模樣。

然後,坐等趙頵招安他,說不定還能混一個官當當。

可惜自己之前投降的時候,投的太快了,多少在麵前這位將軍的心裡,可能也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裝一裝,萬一讓他裝成了呢,自己豈不是又能當官老爺,在其他地方繼續斂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