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章 全都給爺去挖礦(1 / 2)

不久後,辰州入海口就被吳王軍封鎖起來,投降的遼軍戰船以及被殃及池魚的走私商船統統被拖入港口,遼軍士兵也被看押了起來。

同時,港口外圍,已經紮好了一大片營寨,營寨外圍有成隊的士兵持槍警戒,還有士兵們正在從依次入港的運兵船上搬運物資下來。

除此之外,大量的中、小型戰艦,已經順著遼河行駛而去。

衛城的守將府中,趙頵坐在了守將位置的虎皮椅子上,望著眼前狀若鵪鶉的耶律兄弟,開口道:“你們兩個就是這座海邊衛城的守將?”

“是!”

耶律德元強裝鎮定的答道:“在下是辰州節度使,知州耶律德元,這位是在下的兄弟,辰州衛城守將耶律德清,敢問將軍您有何吩咐?”

這麼沒骨氣?

也好!

耶律德元是辰州節度使,那麼應該對辰州城的布防一清二楚吧。

正好,他想了解一下辰州府的情報。

“好,識時務者為俊傑,隻要你老實交代,我便不傷你一根毫毛!”

“多謝將軍不殺之恩,外臣一定言而不儘!”耶律德元強裝淡定的說道,其實心裡已經暗暗鬆了口氣。

趙頵點點頭,旋即開始問道:

“辰州所部遼軍數量幾何?都有什麼兵種?錢糧多少?城池的布防情況等等,總之,關於辰州的所有情報,你都要一五一十的說清楚。”

耶律德元聞言,思索片刻拱手道:“辰州府城位於此處衛城東南方向十餘裡,是拱衛遼陽府的重要門戶,其城圍四裡,城牆高五丈,共有四門,每個城門皆建有甕城,城內有宮帳軍三百,全是契丹騎兵,乃是在下部族親衛,部族軍兩萬,分成渤海、漢兩軍,分彆駐紮在城中南北兩處兵營,兩部各有騎兵兩千,餘者皆步卒,渤海軍駐南營,負責防守東、南兩麵城牆,漢軍駐北營,負責防禦西、北兩麵城牆。”

“另有鄉兵六萬,其中辰州府城駐有鄉兵兩萬,為部族軍的輔兵,剩餘四萬鄉兵分彆駐紮辰州府城周圍衛城、塢堡,以策應不時之需。”

“府城內存糧三十萬石有餘,有民眾十萬餘,各族雜居,契丹占比兩成,漢、渤海各占三成人數,餘者為奚、高麗等雜胡,守城器械有弓弩、拍杆、火油、金汁、投石機等,外臣願畫出辰州府的城防細圖獻於將軍,也願為將軍試探,亦或叫開、詐開城門,隻求將軍攻城時少做殺傷,放無辜民眾一條生路。”

“這人,貌似是一個人才啊!”

趙頵聞言心中有一些小震撼。

能將細節記的這麼清。

雖說還不知真假,卻也可見此人腦子真好用。

放在後世,估計都能當一名學霸了。

而且,叫門這個提議很讓人心動,隻不過成功率就非常感人了。

畢竟就連大明的叫門天子都沒成功,區區節度使,又怎麼可能成功呢,而且萬一對方反水怎麼辦。

除此之外,相比起叫門這種做法,趙頵更喜歡炮轟,直接給敵人造成碾壓式的心理傷害,徹底打垮遼國士兵們的心氣,這樣可以更好的讓其臣服,方便以後教化歸順。

“耶律洪基所在的遼陽城,其中兵馬如何?”趙頵又問道。

“東京遼陽府中有陛下的捺缽,隨陛下進駐城中的宮帳親軍不下十萬,值守宮禁,分駐城防。”

“另有城內常駐的部族兵五千,鄉兵一萬,遼陽府乃是大遼東京,周圍田畝、人口眾多,可隨時征召的鄉兵,至少也有二十萬。”

耶律德元有條不紊的回答道。

捺缽是契丹語的譯音,契丹語詞,意為遼帝的行營。

作為一種習俗,是指遼帝在一年之中所從事的與契丹遊牧習俗相關的營地遷徙和遊牧射獵等活動。

遼帝保持先人在遊牧生活中養成的習慣,居處無常,四時轉徙。

因此,皇帝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又稱四時捺缽。

遼代不同時期四時捺缽的地區也有所變化和不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