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偉動作也迅速,當天晚上買到飛往香江的飛機,第二天上班就向香江的《明報》社長查亮庸彙報此事。
明報大廈,位於香港島柴灣嘉興街,是《明報》由一九七六年通過銀行按揭,用了大約八百多萬買些的整棟九層高的“南康大廈”,後又改名為“明報大廈”。
地理位置在偏向市區一隅,周圍有大多為工業區,故而繁華程度並不如市中心,但查亮庸很喜歡這個地方。
安靜,可以看書、做學問。
今天他坐在自己辦公室裡,看著編輯陳家偉從內地回來帶來的文稿。
這次陳家偉到內地洽談自己寫的武俠出版之事失敗,他並不感到多少意外。
畢竟內地改革開放沒幾年,民間對這種通俗非常歡迎,但官方的態度還是很謹慎的,甚至認為是洪水猛獸。
要不包括鄧麗君在內的港台歌曲在內地還屬於“靡靡之音”?
不急,一步一步來,總會有全部解禁的一天,前年去大陸拜訪了總設計師,很明顯感覺到這一點。
但沒想到的是,陳家偉竟然還會帶來一本內地人寫的“奇書”!
的確是奇書。
查亮庸看著這本名叫《悟空傳》的底稿。
第一奇:竟然完全顛覆了那本古典名著!
第二奇:他的寫作風格有點像自己的朋友也是對手的古龍,特彆是他的後期作品,錯亂的情節,詩化的敘事風格。
當然,在嚴肅文學西方稱之為“意識流”
第三奇:裡麵的文字卻透露出一種港式的幽默,同廣東話俚語就叫“無厘頭”。
寫的不錯,查亮庸心裡暗歎。
當然這是作為一名作家文人角度考慮,他現在是《明報》社長,是一名商人必須要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
“家偉,你說這部書如果出版,銷量如何?”
“查先生,肯定不如你寫的。”陳家偉先是拍了個小小馬屁,然後繼續說道:“但這本書,從商業性和藝術性而言,都有他的獨到之處,更重要的是,這是內地實行改革開放之後,在香江出版的第一本書!”
陳家偉說的這句話並不準確。
人家香江文學研究社出版了楊絳先生的《倒影集》嗎?
還有香江三聯書社也陸續出版了內地一些有名的文學家經典書目。
不過查亮庸並沒打算糾正。
他明白陳家偉的意思,那些都是早已經成名的作家,內地搞改革開放之後,還沒有一位年輕作家在香江出書!
《明報》想做第一個吃螃蟹之人。
“查先生,這本書的宣言語我就想好了,內地新銳作家作家在香江第一書!讓你看到一個完全不同於《西遊記》的西遊故事。”
看著陳家偉躊躇滿誌的樣子,查亮庸笑了。
“好,這件事就具體由伱負責,儘快和《收獲》以及方明華先生聯係,購買版權!”
今天是周六,下午時候宋棠棠過來了。
宋棠棠一般愛周六下午過來,平時兩人都有工作,周日雖然放假但方明華還要上函授班沒時間,所以就這個時間過來兩人聚聚。
方明華就請假,兩人或者在後院的宿舍裡看書,或者就一塊到附近壓壓馬路,再或者就是騎著單車帶著姑娘去城裡亂竄。
今天天氣不熱,方明華推著自行車和宋棠棠出門,準備去碑林的博物館轉轉,但剛走到大門口,就聽到後麵傳來王娟的聲音
“方明華,你的長途,申城打來的!”
《收獲》編輯部有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