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可以有。
前兩天,徐悅找到方明華正式邀請他和陸遙一塊去天漢的時候,方明華就笑著說自己可不會寫報告文學。
徐悅卻哈哈大笑說你不用寫,你和陸遙去一趟天漢,這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紀實報告素材,我找人寫!
於是就有了這趟天漢之行。
現在聽徐悅說這話,方明華笑著點頭,來一趟總要寫點什麼吧?
還有去年去白音插隊的地方一路遊覽,大西北的風光也非常值得一寫。
方明華他們在小站上足足等了一個小時,才看到一輛從昆明發往燕京的火車轟隆隆迎麵駛過站台,又過了幾分鐘,他們這輛火車才徐徐啟程。
翻過秦嶺後,視野變得開闊起來,進入盆地,鐵路兩旁都是綠油油的麥苗和金黃色的油菜花,黃綠相間,分外美麗,陸遙看得更是連連感歎。
這從小在黃土窯洞裡長大的他,自然是無比新鮮。
”額滴神呐.俗話說觀景不如聽景,但我覺得咋看到的比聽到的還美?
到了早上十點多,才到達目的地——天漢車站。
三人下車,有人在月台上接站,還舉著一個牌子上麵寫著歡迎“秦省作協副主席方明華、陸遙同誌光臨天漢。”
不是天漢作協的工作人員。
這次方明華他們私下商議,隻是一次私人遊玩,製訂了幾項規矩:一不打擾文友;二不驚動官方;三是結束采訪後,就返回西京。
接站的是天漢製藥廠一個姓李的副廠長帶著一名工作人員。
天漢製藥廠就是其中一家,這次天漢之行,他們也是讚助方之一。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許多企業開始注重宣傳,找作家給企業甚至企業領導寫紀實報告成了一種時髦。
曆史上,陸遙就曾經給某個企業寫過報告文學,不過那時候是因為手頭拮據掙點潤筆費。
不過這次,純粹是幫好友的忙,
相互介紹後,李廠長和工作人員就很殷勤幫三人提著旅行包出了車站,上了一輛紅色桑塔納。
“陸主席、方主席、徐主編,先到我們廠住下,中午吃一頓便飯,下午我們唐廠長主持開一個召開座談會,然後到車間參觀。明天安排是遊覽古漢台和褒河棧道。”
在車上,李廠長向仨人說了這裡兩天的安排,大家自然沒有意見。
天漢製藥廠在市區北郊,在車上聽李廠長說他們廠是1970年三線建設時期由西京製藥廠幫助建設的,當年的第一批創業者從西安、從各地風塵仆仆來到天漢,開始了邊建廠邊生產的艱苦創業。現在企業已經發展成一個相當規模的中型製藥企業,效益良好,在業界也是小有名氣。
方明華等人乘車趕到廠區,發現這裡子校、技校、醫院一應俱全,儼然就是一個小社會。
住進了廠裡的專家樓,中午雖然是便餐,但依舊很豐富,方明華特彆喜歡吃當地的米皮子,不過在天漢叫“麵皮”,聽說早上起來吃先蒸熱的,再配上當地一碗菜豆腐那才叫正宗,聽得方明華直流口水。
還好,陸遙不能喝酒,再加上下午還要座談,方明華躲過一次酒。
到了下午,天漢製藥唐廠長主持召開座談會,歡迎方明華一行人到來,在會上,陸遙做了發言。
當然是盛讚天漢製藥廠全體職工艱苦創業,為民造福,還有一個任務,給自己的好友辦的《中外紀實文學》打打廣告。
方明華感覺到陸遙口才挺不錯,有做領導的潛質.
晚上是一頓豐盛的酒宴,第二天一大早李廠長陪同他們去遊覽古漢台和褒河。
這可是方明華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