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文明的碎片》(1 / 2)

寫完之後又經過仔細修改,方明華準備發表,自然是《延河》雜誌。

今天早上吃完早飯,帶著四篇散文底稿方明華驅車來到《延河》雜誌社。

車停在馬路對麵,方明華一進雜誌社大院,往來的人都笑著招呼。

方明華直接來到三樓敲開掛著社長、主編兩個牌子的辦公室——這原來是自己辦公室的地方,現在是白苗在這裡辦公。

“明華!”

白苗一看是他進來,趕緊站起來招呼。

“快坐,你這一調走,也不經常過來坐坐,大夥都想念你呢。”白苗邊倒茶邊埋怨道。

“這不過來了嘛。”方明華笑道。

自從去年辭掉主編職位之後,除了幾個關係好的有時候私下聯係,他很少來雜誌社這邊。

沒事彆過來亂轉,免得影響彆人的工作。

其實想想,“人走茶涼”這個詞並非多麼貶義,而是符合實際。

“白苗,我前段時間跟著陸遙到天漢地區轉了一圈,寫了些散文遊記,你看看怎麼樣?”

方明華說著從公文包裡拿出一遝文稿交給白苗。

“你寫散文了?”白苗聽了有點驚訝:“你先慢慢喝茶,我看看。”

白苗拿過文稿仔細看起來過了好一會兒才抬起頭:“明華,你這是散文?”

“怎麼?不像?”方明華喝了口茶反問道。

“也不是,我以為你像賈平娃那樣,也來一本類似《商州初錄》那樣的散文,沒想到根本不是一回事。”

“是不一樣,平娃寫了《商州初錄》,我總不能來個類似的《天漢初錄》吧?”方明華開起玩笑來。

“明華,你這篇散文,讓我想起金克木、張中行兩位老學者的散文,一個寫了《燕啄春泥》,另一個寫了《負暄瑣話》,”白苗說起自己的觀點。

“他倆將學術知識和理性思考融入他們散文之中。並不特彆注重散文的文題“規範”,而將其視為專業研究之外的另一種自我表達或關注現實的形式,我覺得伱寫的這篇手法和他們的很相似。”

“你說的對,我是借鑒他們的寫作手法,我稱之為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這個名字新鮮我打讓暮春過來。”說著白苗拿起辦公桌上的電話。

暮春就是趙暮春,編輯部副主編兼任散文詩歌組組長,也是方明華一手提拔的。

趙暮春過來,見到方明華也是一陣問好,當他看到方明華寫的文章後,又驚又喜。

“方主席,看來你沒忘記我們詩歌散文組啊。”

“瞧你說的,我可一直惦記著呢。”方明華回答了句,不過有點愧疚。

說實在,自己擔任主編期間,他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上,偶爾關注下詩歌,主要還是和西川那幫人交往比較密切的原因。

至於散文很少過問。

“方主席,這四篇散文我們全部要了,這期先刊登兩篇,剩下兩篇留到下期。”趙暮春立刻決定:“方主席,你還要寫嗎?”

“如果合適的話,我打算寫個係列。”方明華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趙暮春越聽越高興。

額的神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