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爆炸貝不是爆炸吉的對手(1 / 2)

北美暑期檔第四周,五月二十五日。

這周迎來了兩部影片的上映,一個是索尼哥倫比亞影業製作發行的《騎士傳說》。

聽這名字,看著就像是中世紀時期關於騎士的影片。

實際上在上映前宣傳的口徑中,《騎士傳說》一直在蹭《魔戒》的熱度。

不亞於《魔戒》的史詩級冷兵器戰爭場麵,講述古老的騎士故事,不容錯過的超級大片等等。

結果根本沒人受騙上當,這部影片也不是什麼名導執導。

導演布萊恩·海格蘭德此前最出名的作品,就是參與編劇了《洛城機密》。

這次他執導《騎士傳說》,也是集導演和編劇為一身。

雖然這部影片蹭熱度,製作方向也因為《魔戒》而有了多次的改編。

兩部影片的競爭關係不大,《魔戒:雙塔奇兵》已經進入依靠時間來累積票房的階段。

但影片質量確實一般,最終這周隻拿到1650萬美元票房,位居周票房第四位。

事實證明,《魔戒:雙塔奇兵》也確實是一部惹不起的電影,已經連續三周蟬聯北美周票房冠軍了。

不過很快,《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艾伯特就無情的揭穿了事實。

如果真的是小吉伯特殺手,《珍珠港》就應該和《魔戒:雙塔奇兵》正麵碰撞,而不是如同懦夫一般的逃跑。

對希斯·萊吉爾可惜的一點就是,如果他出演的是《魔戒》的萊戈拉斯,他已經是全球當紅影星了。

這部《珍珠港》上映的時候,《魔戒:雙塔奇兵》已經在北美上映第四周了。

但這可是《魔戒》係列電影,上一部全球票房超過十二億美元,誰都不想再碰到續作,然後撞得個頭破血流。

雖然《魔戒:雙塔奇兵》是上映的第四周,雖然《珍珠港》是首周,但是媒體對邁克爾·貝不吝嗇讚譽。

沒有人責怪邁克爾·貝,儘管他曾經憑借《絕世天劫》,在小吉伯特的《黑客帝國》衝擊下活了下來,還取得了不錯的票房。

《華盛頓郵報》更是給邁克爾·貝送上了小吉伯特殺手的稱號,以表現邁克爾·貝在反小吉伯特上做出的貢獻。

不過影片主演希斯·萊吉爾倒是迷倒了不少女性影迷。他的笑容非常有魅力,笑起來很好看。

所以邁克爾·奧維茨也沒什麼針對《魔戒:雙塔奇兵》的舉動,小吉伯特這邊也沒什麼動作。

影片中有一場比武大賽的戲份,現場觀眾齊聲哼唱的居然是皇後樂隊經典的《llrockou》。

那場麵除了壯觀,還有些說不出的驚悚和怪異,著實讓人樂了一把。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相當有趣的點,作為一部講述中世紀的影片,導演所采用的配樂幾乎都是現代搖滾樂。

不過《騎士精神》不是本周最受關注的影片,在這個周末,由國際藝術家公司打包運作,環球影業發行的《珍珠港》終於上映。

再火爆的電影,上映到第四周熱度也不可避免的下降,這很正常。

此前為了躲開《魔戒:雙塔奇兵》,《珍珠港》非常聰明的逃跑了。

對部分顏值黨影迷來說,哪怕是為了看希斯·萊吉爾的笑容,去電影院一趟也是值得的。

所以在這周,《珍珠港》以萬美元,力壓《魔戒:雙塔奇兵》萬美元的票房,成為本周的票房冠軍。

當然,這也說明了邁克爾·貝相當理智。或者說邁克爾·奧維茨,馬丁·鮑勃,包括環球影業在內,都相當的理智。

雖然《珍珠港》取得了本周的票房冠軍,一些媒體也給予邁克爾·貝不小的讚譽。但是對《珍珠港》這部影片,媒體就沒那麼客氣了。

《洛杉磯商報》評價影片:“電影乏善可陳,悶得進入電影院的觀眾都要因其淡而無味而在電影院內睡了三個小時。”此前水軍抹黑《魔戒:雙塔奇兵》的時候,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不好看,在電影院內睡了三個小時。”

沒想到,《珍珠港》上,真的有人在電影院裡睡了三個小時。

《紐約郵報》則評價道:“入場觀眾請選通道旁座位,絕對上至少兩次廁所,或許此片應叫《悶呀、悶呀、悶呀》。”

《華爾街日報》則毫不留情:“《珍珠港》像漫畫般無深度,鬆散的故事將第二次世界大戰變成一場愚蠢交響樂。”

而《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艾伯特在批評了邁克爾·貝本人之後,又批評了《珍珠港》。

“《珍珠港》一段無趣陳舊的愛情,連戰爭場麵的處理也沒深度。

半個多小時的飛機炸艦艇、爆炸場麵、屍首空中飛及人們逃避攻擊,毫無意思。

那隻是可怕的屠殺,無以至於感動或娛樂觀眾。”

而在db上,關於《珍珠港》點讚最高的一條影評是這樣寫的:

“《珍珠港》是一部被硬拉成3小時的影片,是關於在1941年12月7日,島國人的偷襲是怎樣來充當一個美式三角戀愛的陪襯。

它最主要的噱頭是長達40分鐘的累贅的特效製作,穿插著一個老套得讓人昏倒的愛情故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