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導演拙劣,缺乏想象力和獨創精神,雖然出了電影院可能還記得幾句台詞,但絕非源自敬仰之情。”
確實,影片的三角戀很老套,而且很無聊。
其實《泰坦尼克號》同樣講述了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但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講故事的手段,比邁克爾·貝高明了不少。
所以有影迷評價,如果影片讓詹姆斯·卡梅隆或者小吉伯特來拍,或許沒那麼糟糕。
但現在,除了一開始憑借導演邁克爾·貝和主演本·阿佛萊克的號召力取得一定的票房之外,影片可以說遭遇了口碑上的全麵失敗。
反應到票房上,就是周五單日票房最高,其後一天不如一天。
也幸好《魔戒:雙塔奇兵》已經是四周了,就連《怪物史萊克》都已經第三周了。
否則《珍珠港》休想拿到任何一個票房冠軍,根本沒這個可能。
到這個時候公眾才發現,邁克爾·貝小吉伯特殺手這個稱號顯得名不副實。
也確實,這個稱號是《華盛頓郵報》強行給邁克爾·貝掛上的,而這家報紙一直是反小吉伯特先鋒。
因為影片質量確實堪憂,口碑不佳,於是《珍珠港》在進入次周之後票房滑落速度很快。
而《魔戒:雙塔奇兵》也因為《珍珠港》的不給力,繼續維持自己強勢的票房走勢。
一個很有趣的點,《珍珠港》女主凱特·貝金賽爾曾經拒絕了小吉伯特的邀請,小吉伯特原本打算邀請她出演伊歐玟這個角色,
但是凱特·貝金賽爾最終選擇了《珍珠港》女主的角色,伊歐玟一角最終落到了伊麗莎白·班克斯手裡。
沒有開上帝視角的情況下,凱特·貝金賽爾的決定其實可以理解,大部分人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一個是女主角,一個是群戲的配角,怎麼都是女主角賺。
而且《珍珠港》又是一部商業大片,在製作規模上絲毫不弱於《魔戒係列》,所以凱特·貝金賽爾的選擇也很正常。
她唯一沒有料到的點就是,號稱小吉伯特殺手的邁克爾·貝,居然把《珍珠港》給玩砸了,導致她變成了媒體口中的笑話,反麵例子。
但其實真的不怪她,電影是什麼樣的,演員說了是不算的,有時候導演說了也不一定算。
要怪,就隻能怪凱特·貝金賽爾還是沒有足夠信任小吉伯特,否則一個配角都足以讓她成名。
但現在,這個成名的機會給到了伊麗莎白·班克斯。
《洛杉磯日報》評價凱特·貝金賽爾在《珍珠港》裡的表演,非常像妮可·基德曼。
然而就算是妮可·基德曼本人,也是抱著小吉伯特大腿,出演了《魔戒》裡凱蘭崔爾女王一角,才擺脫了票房毒藥的稱號。
凱蘭崔爾女王在第二部的戲份,還不如伊歐玟多呢!
所以隻能說機會稍縱即逝,演員每一次選擇都要慎重。從目前來看,小吉伯特絕對比邁克爾·貝要靠譜。
畢竟爆炸貝隻能玩爆炸,而爆炸吉已經到另外一個層次了。
目前影片的db評分已經恢複正常,評分穩定在分,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贖》和《教父1》。
小吉伯特的影迷還可惜,如果不是大量的水軍打差評,影片說不定就排在db榜上第一名了。
實際上在一開始水軍攻擊之後,小吉伯特立馬反應過來,利用自己db網站股東的身份,讓db控製了水軍的抹黑。
但水軍的攻擊畢竟是全方位的,不隻是db這一個平台,所以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在北美過去四周後,《魔戒:雙塔奇兵》已經在北美砍下億美元票房,相當出色的一個成績。
而影片在海外的威力不減,隨著放映規模的增大,本周海外砍下2億1300萬美元的票房,毫無懸念的獲得了本周全球票房冠軍。
也因此,在北美第四周結束後,影片的全球票房已經來到了億美元的水平。
全球媒體都在驚呼《魔戒:雙塔奇兵》所創造的票房神話,《魔戒》橫掃全球,沒有一合之敵,堪稱暑期檔霸主。
很多電影學者都在研究《魔戒》係列的成功,分析導演小吉伯特,吹捧這部電影。
《魔戒》一眾主演絕對先想不到,一開始出演影片,最後會取得這樣的成績,真的太意外了。
但實際上,在第一部取得成功之後,《魔戒:雙塔奇兵》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續集電影,卻有和續集電影一般的待遇。
此外,整個五月份電影市場上都沒有什麼強力的影片上映。
就連被寄予厚望的《珍珠港》,也在第四周之後遭遇滑鐵盧,不敵《魔戒:雙塔奇兵》。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今年是小吉伯特入行十周年。
小吉伯特用十年累積的聲望,建立起了自己響亮的招牌。
不說忠實的影迷,哪怕那些普通的影迷,不常去電影院的觀眾,隻要聽說影片是小吉伯特執導的,就會潛意識的認為影片是一部好片。
這就是十年積累下來的口碑,雖然他拍攝的影片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但至少符合大部分觀眾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