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終產者的誕生(第二更,求訂閱)(1 / 2)

2月16日,除夕。

牛年的最後一天,按照慣例,李毅安需要發表一篇新春賀詞,向全體國民拜年。

在這是過去幾年間的傳統,不過在發表完廣播講話之後,看著忙碌著收拾設備的工作人員,李毅安便想到了正在建設中的電視台。

“也許,這是最後一次廣播講話了,明年就是電視講話了!”

想到這,李毅安不禁有些惆悵,因為他意識到,留給自己的自由不多了。

伴隨著電視機的普及,他的形象會經常出現在電視中,到時候,隻要一出門,大夥肯定就會認出自己。

但旋即,李毅安又是啞然一笑。

“說的好像現在大家就不認識你一樣,還有照片呢。”

在南洋所有的官方辦公室以及學校教室中,都懸掛有他的照片。

橡膠產量 54.78萬噸,蔗糖產量295萬噸,棕櫚油21.4萬噸。

礦山設備 4.75萬噸

棉紗產量 49萬噸。

“等到那個時候,南洋差不多就是發達國家了!”

春節嘛,是團圓的日子,即便是總統、國王例外。

……

汽車產量 41.02萬輛。

這些數字每個月通商產業部都會對外宣布,直到 1月底,才發布了去年的經濟數據,從數據上來說,經濟發展指數是喜人的,經過五年,應該說是四年半的建設。

感慨之餘,李毅安開始盤算南洋的各項經濟數據了。

去年南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 332.75億美元,從經濟總量上來說,僅次於美俄兩國。而從人均GDP上來說,甚至已經超過了英國,成為僅次美國的富國。

在乘車去雲海高原的路上,看著窗外街景,看著如織的行人,聽著偶爾傳來的鞭炮聲,李毅安的嘴角輕揚,麵上儘是欣慰之色。

從一個隻有橡膠、蔗糖等熱帶種植園經濟的地方,到現在這個高度繁榮的工業化國家,這種發展速度遠超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

南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是驚人的。這也是為什麼世人會用“南洋奇跡”來形容這種蛻變的原因。

粗鋼產量 695萬噸,煤炭產量5724萬噸,石油產量985萬噸,水泥產量485萬噸。化肥產量75萬噸。發電量470億千瓦。

經過五年的建設,終於略有小成了,再有十年的時間,最多十五年的時間,南洋差不多就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像另一個世界的日本一樣,他是在 60年代末成為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強國。

塑料產量 8.5萬噸。

機床產量 3.75萬台。

搖頭輕笑之餘,李毅安便離開了官邸,直接乘車去了位於雲海高原的“行宮”,每到春節時他都會和家人在那裡度過。

但是作為主導者的李毅安,很清楚這種開掛式的發展,根源在那裡——從德國、日本折運的機器設備和大型工業設備奠定了基本的工業基礎,加上德裔技術人員提供了充足的技術支持,再配合上預見性的以外貿導向的經濟布局,讓南洋能夠在利用戰後的商品物資短缺的賣方市場,在短期內實現工業上的騰飛。

這種開掛式的發展,是其它任何國家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開掛式的發展的另一麵呢?

雖然汽車的沙發軟坐坐著很舒服,但想到這個問題,李毅安卻有種如坐針氈的感覺。

作為這一切的締造者,李毅安非常清楚,“南洋奇跡”的背後是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