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領養的狼崽子(第二更,求訂閱)(1 / 2)

清晨的馬路上,自行車的鈴聲和公共汽車的喇叭聲聲音交織在一起,數以萬計的工人們騎著自行車,或快或慢,穿梭在狹窄的非機動車道上。與此同時,一輛輛公交車也在道路上行駛著,車剛一靠站,車門一開,工人們就湧出車廂,朝著工廠快步走去。人們一邊走,一邊交談著,話聲和笑聲和自行車的鈴聲混在一起。

在工人們湧入工廠的時候,在工廠附近的大廈前的停車場上,站在車邊的楊元愷又一次點了支香煙,雙眼直直的看著遠處的大廈。

TCL大廈。

TCL公司不僅製造了全世界第一台晶體管電視機,而且還發明了集成電路。

而這次楊元愷來這裡,就是想要和他們談判引進晶體管電視機的技術。

狠狠的抽了一口煙,楊元愷抬頭看了一眼大廈,自言自語道。

“好了,就看這一次了!”

說罷,他就走進了大廈。

……

夏元一微微點頭,說道。

他之所以會這麼回答,是因為兩人剛見麵時,夏元一的詫異——為什麼一個滬海人會選擇投資實業,有些“不合常理”。

也是他今天接待的第一位客戶。

麵對這位夏經理,楊元愷的語氣裡滿是對滬海同行投機黃金的不理解:

夏元一對這位造訪的客人第一麵印象非常好——他比自己早到了20分鐘。

夏元一是第一批特遣隊員,三年前才從軍中退役,加入 TCL公司,短短三年時間,就從公司的中層做到了公司副經理,能力可想而知。

“楊老板所言甚是,“貿易立國”嘛,肯定是要發展實業的。不過,金融投機,也沒有什麼問題,金融投機,即是投機,同樣也是投資,隻是度的問題,過尤不及嘛!”

“大多數滬海商人,他們對投資實業都缺乏足夠的信心,他們習慣了投機,標金、債券、外彙、煤炭、棉紗,因為投機獲利更大,即便是不做投機,也不過隻是做買辦,這一點是他們身上最大的問題,但是我與他們不同,我相信實業,才是最具備投資價值的行業,尤其是南洋,南洋以“貿易立國”,投資實業注定將會獲得非常豐厚的回報。”

十幾分鐘後,在大廈 7樓,楊元愷正與TCL的副總經理夏元一見麵了,今年三十歲的他,相貌英俊,身材高大,並且因為當過兵——這是公司企業特點,很多高管都出身於盟軍特遣隊,他們身上有種普通職員不具備的陽剛之氣,做事雷厲風行。

滬海商人喜歡投機,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不過造成這個局麵的,與唐山的實業屢遭重創有直接關係,第一次是一戰期間,實業界獲得了大發展,但在戰後又受到各國衝擊,許多實業大亨破產。再就是所謂的“黃金十年”,工廠實業在戰爭中遭受難以想象的損失。相比於投資實業耗費資金與精力,還需要擔負的各種外部風險,投機金融不僅收益高,而且風險小,反倒更受人青睞。

“不過,我很好奇,楊老板,你為什麼覺得,我們公司願意轉讓晶體管技術給你。”

看著對方,夏元一說道。

“如果產品受到外界歡迎,那麼我們隨時可以擴建工廠,增加產量,完全沒有必要扶持一個競爭對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