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蜂窩通信工多建基站,讓手機選擇就近的基站,接收信號並發送給中央的思路不同。蘇聯移動電話的思路比較的力大磚飛,它通過增強手機本身的通信能力,讓它去找一根位於莫斯科中心的一根天線,由負責中央天線的人進行手動交換,來與城內的其他電話進行無線通信。
李毅安稍微解釋了一下兩者的區彆,然後說道:
“所以,我們的技術路徑是完全不一樣的,總之,我們目前的路徑才是正確。”
蘇聯的技術路徑,有時候是另辟蹊徑,但沒有經過驗證的道路,誰敢說它對呢?????公司還是堅定不移的走驗證過的道路吧,至於蘇聯的ЛК-1型移動電話,就讓蘇聯自己去發展吧,也許受公司的移動電話的刺激,蘇聯會繼續發展移動電話也不一定。
其實,這就是曆史開的一個最大的玩笑。
在曆史上,蘇聯在很多領域都有相應的創新,但是受限於體製,計劃之外的發明創新得不到支持,除非這一領域內西方有同類產品,否則,是不會受到官方支持的。
而這也決定了蘇聯的技術路徑,基本上就是——跟在美國屁股後麵學習,美國人搞什麼,他們搞什麼。
問題是在於蘇聯在幾年前就搞出了移動電話,而美國摩托羅拉要等到七零年代才推出同類產品。
雖然領先了十幾年,卻因為沒摸到石頭,所以蘇聯選擇了放棄。
“它用的是什麼電池?”
海蒂回答道:
“鎘鎳電池,在幾款可充電電池中,它的性能最好,所以我們選擇了它。不過,它隻能通話10分鐘左右。”
1.2公斤的重量,10分鐘的通話時間,對於習慣了另一個世界動輒幾十、幾百個小時通話時間的李毅安來說,他自然不知道應該如何形容這個通話時間。
可即便是如此,鎘鎳電池是早期可充電電池中性能最出色,也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充電電池。但那是對其它國家,在公司,還有更好的選擇。
李毅安便說道:
“國王試驗室那邊的鋰電池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這方麵可以與他們進行合作。”
拿起手中重量最少有一公斤以上的大家夥,李毅安說道:
“鋰電池的重量輕,容電量大,更適合移動通信,把它的重量降低到1公斤以內,等到它的尺寸和重量都能單手拿著用的時候,差不多就可以投入市場了。”
雖然現在鋰電池應用在汽車上還不現實,但是用在移動電話上倒是再合適不過,隻要解決了重量問題,那麼剩下的都不是問題,至於什麼模擬式蜂窩電話易被竊聽,誤碼,通話質量差等不足,這些是問題嗎?
對於大多數商務用戶來說,他們所需要的就是可以隨時通話而已。為什麼移動電話在美國以及西方世界得到了首先普及,就是因為商業上的需要——那些商業精英們,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時時與外界保持聯係。所以,他們成為了移動電話的第一批用戶。
“它真的會被市場接納嗎?”
拿起那個比磚頭還重的移動電話,海蒂說道:
“我知道車載電話,在公司也有這個,用起來很不方便,用戶很少,而且價格很昂貴,一個月就要40元的月租,打一個電話就要一元錢。”
如此昂貴的價格,肯定不是一般人能負擔得起的。
“確實。”
李毅安點頭說道:
“車載電話不僅價格昂貴的如此驚人,而且它用戶還得忍受一整套笨重的電源、接收器、發射器等設備,它們占去了後備箱大量空間。
甚至用戶在通話的時要忍受長長的等待時間才能接通。十幾年前,最早的時候,一個城市隻能有三通電話同時在線。以至於有人調侃說,你要是打算用車載電話撥個電話關照下太太今晚想吃牛排,有可能得先忍受聽筒裡其他人先討論完咖喱雞的五種做法再說。”
說笑之餘,李毅安拿起手中的移動電話說道:
“可即便是如此,現在公司車載電話的用戶都有幾千個,所以,相比之下,移動電話的優勢就出來了,可以隨時隨地撥打電話不說,而且可以隨身攜帶,這些優勢,就是它的賣點了……”
將電話放在桌子上,李毅安說道。
“就像車載電話一樣,公司的商務精英們會接受它的!然後隨著技術的不斷改良,最後,它必定會進入千家萬戶。”
就像另一個世界的移動電話一樣,一開始主要由需要在旅途中保持聯係的企業高管、政客和富人使用。它們被視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一種時尚和潮流。然後,會慢慢的普及到普羅大眾的手裡。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在蘇聯的發明沒有得到普及的原因——因為沒有市場上需要。
隻有有了市場的需求,商品才會得到普及,並且在普及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改良。
就像手機一樣,從一開始的模擬信號,再到後來的2G網絡,從2G到3G,再到4G、5G……最終,移動電話改變了整個世界。
被移動電話所改變的哪裡隻是通信啊!根本就是整個世界嘛,等到智能手機與3G網絡共同推出市場之後,世界就被深刻的改變了。
但是在第一部大哥大被製造出來的時候,又有誰能預料到那一切呢?
沒有人!
沒有人能夠想到原本隻是一個用來打電話的玩意,居然會給世界帶來那麼深刻的改變。
但是現在,麵對著麵前的這個磚頭塊,李毅安所能想到的卻有很多,想到的是整個世界的未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