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危機”中的F104“星”像鉛塊一般從空中墜落之後,航空工業公司就成了最大的贏空。
不僅贏得了南斯拉夫以及以色列、阿根廷和巴西等傳統國家的訂單,而且還得到了來自西歐的戰鬥機訂單!
德國132架!
荷蘭60架!
比利時60架!
挪威30架!
瑞士30架……
彆看不多,但卻也是一個突破,畢竟與他們購買美國飛機是使用“聯合防禦計劃”的美國援助不同的是,這些飛機都是他們用“真金白銀”購買的。
而且這隻是第一批訂單,去年,在向瑞士交付了第一批10架F2戰鬥機後,年初,瑞士又追加了24架戰鬥機的訂單。
“……從性能上來說,我們的F2戰鬥機,雖然是輕型飛機,但是它卻擁有完善的雷達,其雷達係統並不遜於F4戰鬥機,其不僅機動性強,且對地攻擊能力,也非常出色,正因如此,才受到了各國空軍的歡迎……”
在航空工業公司的譚克研究所內,當庫爾特·譚克在向李毅安介紹著F2戰鬥機如何受到市場的追捧時,又進一步介紹對F2戰鬥機的改造,而它的改造更多的是集中在在電子係統,比如雷達等方麵的改造。
畢竟,伴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戰鬥機雷達的性能也在不斷的進步著。
“當然,儘管雷達技術進步很大,但是就目前而言,它的探測距離也就隻有60公裡,並不能滿足遠程防空的需要,所以,空軍才會要求研製新型機載雷達,對F4戰鬥機進行改造,相比於我們的F2戰鬥機,F4戰鬥機的機體大,載彈量大,航程遠,且機動性優良,絕對稱得上是一款極其出色的空中作戰平台!”
“空中作戰平台”,這個概念是空軍特有的概念,從字麵意義上來說,他並不僅僅隻是用於防空,而一種綜合性,多用途的武器。而這也是空軍對戰鬥機的要求。
其實,這也是錢逼得。
現在,在全世界範圍內,對地攻擊用攻擊機,空戰用戰鬥機,甚至就連防空都可以專門研製出截擊機,可以稱得上是術有專攻。
可問題每研製一款飛機,不僅需要大量的研製經費,甚至還需要研製發動機,總之一句話,“術有專攻”的代價是燒錢的。
不僅美國和蘇聯如此,甚至就連同英國、法國,也都是如此,他們之所以會這麼乾,既是傳統思想作祟,也是技術方麵的限製。
相比於他們,空軍從一開始就受到李毅安的影響,在戰鬥機的基礎上搞起了多用途,雖然靠著電子技術的突破,基本達成了目標。
但F2戰鬥機的底子在那——單座輕型戰鬥機,不僅航程不無和重型飛機相比,就連作戰效能上也差之甚遠。
所以,來自美國的F4戰鬥機,就成了一個補充的選擇。
“確實,F4戰鬥機最大的優點,就是機體夠大,這才了更多的改進空間!”
李毅安頗為感慨的說道:
“其實,這也是大型戰鬥機的優點。”
聽閣下這麼說,庫爾特·譚克的眼前一亮,便說道:
“閣下,所以,我認為,我們的下一代飛機,應該研製雙發大型飛機,雖然它的價格昂貴,但是出色的性能,卻是無法掩飾的,所以,雙發大型飛機,更符合我們的需要。”
“雙發……”
庫爾特·譚克的建議,讓李毅安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確實,雙發比單發來理論上能在超視距交戰、持續格鬥、多用途能力、生存性上占優勢,單發主要的優勢在格鬥初期,以及一些要求敏捷性的小動作上……”
雖然認同雙發飛機的優勢,可李毅安卻有他自己的想法:
“如果條件是同等總推力的話,雙發機是不如單發機的,因為雙發意味著兩套發動機支撐結構,兩套控製和電氣係統,進氣道占地方也更大,然後是兩台發動機——一台100推力的發動機肯定是比兩台50推力的發動機輕的……還有兩台發動機導致質量水平分布帶來的滾轉率下降。”
因為早就激活了“飛機設計師”的功能,對於戰鬥機設計,李毅安絕對不是外行,當初,他堅定不移的選擇單發戰鬥機,並不僅僅隻是因為它便宜,更適合NBC的經濟,也適合出口,畢竟,很多國家采購武器,不僅考慮性能,價格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雙發重型戰鬥機是好,但是它同樣很貴,雙份的發動機需要雙份的采購和維護費用……多出來的這些性能優勢就需要考慮下性價比了。”
在否決了庫爾特的建議之後,李毅安又說道:
“所以,我們需要考慮的是,能不能研製一款推力更大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