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粗俗、不動聲色的文字裡,蘊藏著極強的感染力和情感。
她淚眼婆娑的看完最後一行文字,悵然的抬起頭看向四方,生出種極大的想要分享,或是與旁人探討這篇文章的渴望。
“究竟是什麼樣的作者,才能寫出這樣好的文章?”
按規矩,章德寧審過的稿子要交給她的上一級領導小組成員,最後再交由主要負責人三審。
寒蟬效應仍在發揮作用,這會兒的《京城文藝》不設主編,隻設主要負責人。
章德寧拐進另一間大辦公室,搜尋著領導的身影,忽被喊一聲。
“德寧,是有稿子嗎?”
是《京城文藝》新上任的主要負責人李清泉,還未共事多久,此人給章德寧的第一印象不錯,務實,有擔當。
他上任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親手退回了某位老乾部撰寫的“小說”,並在退稿簽上寫道:xx同誌,寫小說不是寫報告,何況你這也不是很好的報告。
“老李,我來送篇稿子二審。”
李清泉將稿子從她手中取過。
“質量怎麼樣?”
章德寧做個深呼吸,努力平複下自己的情緒。
“極好!”
“那我替你去送。”李清泉做事不習慣拘泥於流程,他不喜歡等稿子,常與二審同時看稿,表明態度,儘快處理。
負責二審的編輯傅用霖和他幾乎同時看完了這篇《棋王》。
“用霖,你認為如何?”李清泉不露聲色,悄聲問一句。
傅用霖胸膛還在起伏著,似是仍沉浸於《棋王》的故事中,心潮澎湃,跌宕難平。
“取材新穎,情節單一、純淨,以完整的情緒線索照應情節發展,文字樸實,表達卻極其傳神。”
李清泉似是很滿意傅用霖的說法,點兩下頭。
“如今大部分作家還在沉浸於‘比大膽兒’、闖‘禁區’的熱潮,僅僅止步於‘傷痕’的展示與‘反思’,依我看,直麵人生、社會的題材題旨固然好,但開掘文學特質的努力亦不可少,在這點上,這篇《棋王》做的就很好嘛。”
章德寧在一旁細細的聽,心生認可的同時,也生出種奇妙的預感。
下一期的《京城文藝》,或許又要出一篇全國關注的好作品了。
李清泉沒有第一時間表明用或不用,而是組織編輯部開展討論,要求所有人將《棋王》傳看一遍,讓每個人都在後麵寫上自己的審稿意見。
“大有道家之遺風。”
“久沒有見過這樣的文字、這樣的文體、這樣的敘述風格了。”
“異於現時流行的各家筆墨,但又不生僻。”
《棋王》頓時在編輯部裡刮起了陣旋風。
“絕對是個老手。”
“能寫出這樣精煉的文字,作者的年紀想必不小了。”
“總覺著這個江弦是哪位大家的筆名。”
“...”
編輯們熱切地討論。
章德寧則守在李清泉桌旁,等待他做出最後的定奪。
李清泉極有耐心的將所有編輯意見通通看完,才斜倚在靠背上,拍了板。
“稿子先留在我們這,寫信通知這位作者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