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弦離開沙灘北街2號以後,直奔朝陽166號,人文社。
“都都!”江弦瞥見楊都都挨間辦公室送報紙,喊他一聲,楊都都小跑過來。
他從挎包裡頭把最近攢的空煙盒都掏出來,遞給他。
“這回收獲豐富吧。”
“哪來的?”楊都都欣喜不已,他從沒見過這樣的煙標。
“從小鬼子那兒繳來的。”江弦打著趣回了一句,踩著樓梯去北組找李景峰。
人高馬大的他一見著江弦就露出笑容,“喲,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你盼回來了。”
“景峰,彆這麼肉麻,我媳婦兒都不這麼說。”
江弦又取出一袋巧克力,給李景峰放去桌上,“拿回去給孩子嘗鮮。”
“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李景峰笑了笑,從抽屜裡取出一份稿酬單,這也是江弦此行的目的之一。
自《米》出版以來已經有了三個月,人文社這邊自然要跟他結一下《米》的印數稿酬。
“三個月時間,真讓你破了百萬發行量!”李景峰聲音激動。
《米》首印10萬份,隻花了十天就賣完了,隨後人文社便是加印、加印、加印。
得益於《文藝報》以及各文學雜刊上文學評論的連續登載,不管是話題度還是熱度這幾個月都沒有降下去。
得益於此,《米》的後續銷售趨勢也保持很穩,三個月過後,發行量正正好好一百零一萬冊,突破了百萬發行量的大關。
江弦看了眼稿酬單上那個數字:
3100元。
十五萬五千字的《米》,一百萬冊印刷量的印數稿酬就是這麼多。
這當然是一筆巨款,不過江弦現在都有些不太滿足了。
在日本嘗了嘗版稅的甜頭,如今忍不住就會想,這要是換成版稅得是多少錢呐。
一拍腦門,真是被資本主義社會毒害的不輕。
三千塊錢,放京城裡頭差不多夠能收拾一小座四合院了。
“怎麼看你不是特彆高興?”李景峰有些納悶,“這可是百萬的印刷量啊!三個月就達成,還不值得開心麼?
大馮的《義和拳》可是三年都還沒摸著百萬印刷量的門檻呢!”
“害,之前《芙蓉鎮》不是破過一次了麼,過了那個新鮮勁兒了。”江弦有些懶散道。
《芙蓉鎮》當時出版三個月,總印數67萬冊,在9月份出版半年的時候,發行量已經到了113萬冊,宣告半年突破百萬印刷量。
《米》算是在《芙蓉鎮》的基礎上更快了一倍。
收好稿費單,江弦和李景峰寒暄幾句告辭。
李景峰喝了口水,忍不住感歎,什麼叫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這小子破了百萬銷量,三千塊稿費拿到手裡,眉毛都不跳一下的。
正想著,又意識到什麼。
大步下樓,正巧撞見江弦正推著自行車出去,車把上拴個網兜袋,裡頭滿滿登登他們人文社的綠格子稿紙。
“稿費都給伱了還偷我們稿紙乾嘛?”
“用習慣了,不用你們人文社的500格子大稿紙,我都寫不出東西。”
“丫的。”李景峰無奈的笑著看他遠去。
無端覺得,那三千塊的稿費可能還不夠那一遝稿紙讓江弦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