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管謨業回鄉(1 / 2)

信的開頭表達了對江弦的敬仰之意,又談了談閱讀過《紅高粱》以後的讀後感,最後情深意切的寫: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所以對玉米、大豆、地瓜、穀子、高粱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彆是對高粱,小時候家境貧困,兄弟姐妹5個,常吃高粱麵的窩窩頭。

時間一長,肚脹難受,排泄受阻。

有一次實在受不了,拿了4個高粱麵的窩窩頭,跟鄰家兄弟換了兩個玉米麵的餅子吃,竟感激了他5年,一直到小學畢業。

現在想起來,對高粱愛,是因為它讓人飽腹。

對高粱恨,是因為它讓人便秘。

高密這片土地是肥沃的,標誌之一就是盛產的紅高粱。

非常榮幸,高密的紅高粱遇到了您,遇到了詩神繆斯,使其具有了神性的光芒。

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我感恩紅高粱給予我的生命滋養。

作為一個不入流的詩人,我感謝《紅高粱》這篇對高密文學的引領、倡導和貢獻。

如果有這份榮幸,您儘可以來到高密做客遊玩,我們必定掃榻相迎。

另外,如果有這份榮幸,我們十分樂意看到您能在文章中再談一談高密,說說您與高密之間的緣分,當然,這是我個人一點自私的想法,望您勿怪.”

寫好了信,張世家直接騎著自行車去郵電局投信,同時和那裡的同誌訂購300冊《人民文學》,指明了是要1982年的第6期。

“世家!”

回去的路上,張世家被人喊住,扭頭一看,原來是他的發小管謨業。

“你咋回來了?”張世家驚喜的看著身著橄欖綠的確良的管謨業。

“我回家探親,來,抽煙。”

管謨業和他說了幾句家常話,然後遞給他一支帶過濾嘴的香煙。

他興奮道:“世家,我這次回來,有一篇一定要給你看一下!”

張世家兩眼一亮,“巧了,老管,我也有一篇一定要拿給你看!”

張世家先管謨業一步,拿出1982年第六期《人民文學》上的那篇《紅高粱》。

而管謨業準備拿出的,則是寫在紅線條稿紙上的一篇手稿,《透明的胡蘿卜》。

時間往前撥回一些。

保定。

這會的保定還不是天天修路的保定。

雄安的千年大計尚沒誕生,如今這座城市就像每一座北方城市一樣普通。

放眼望去,灰突突的建築,到處飄散著工業灰塵,街道特彆寬闊,密密麻麻布滿了電線杆和電線。

幾個行人騎著自行車從胡同裡穿過。

老胡同兩旁都是飽經滄桑的老房子,默默地見證了保定這座老城的滄桑曆史。

不同凡響的是東風中路上矗立著一座很氣派的建築,十幾層高的酒店,上麵寫著燕趙兩個字。

這是保定最高檔的酒店:燕趙大酒店。

曾經是作為接待外賓的酒店,也是當時河北第一高樓。

今天這裡開展了一場作品討論會。

管謨業穿著一件墨綠色軍裝,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

去年,他剛剛發表了一部短篇《春夜雨霏霏》,講述了一個結婚不久的少婦在一個春雨霏霏的夜晚想念自己遠在海島上當兵丈夫的故事。

這篇發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學雙月刊《蓮池》上,為他帶來一筆稿費的同時,也讓他順利在部隊中被提了乾。

許多的喜悅接踵而至,這個來自山東漢子第一次感受到“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時間生出了不少狂妄的想法。

這次討論會,討論的是一位部隊作家所作的文學作品《戰網》。

管謨業一改往日溫厚性情,給出了非常多的尖利批評,認為《戰網》的文筆很粗,不夠細密和精致,可以說,這篇《戰網》最大缺陷,就是語言粗糙。

《戰網》的作家臉上有些掛不住,直接搬出了《高山下的花環》。

“管謨業同誌,軍旅文學作品追求的就是語言簡練,快速的給讀者營造畫麵,這一點,連江弦的《高山下的花環》這篇都是這樣子去做的,你能說《高山下的花環》不是好麼?這樣的文字,還不夠打動讀者麼?”

恰巧,《高山下的花環》這篇的編輯,《十月》的張守仁今天也來參加了會議。

這個時候,這位作家當著張守仁的麵搬出《高山下的花環》,這番話就顯得非常有分量,擲地有聲。

然而,管謨業仍舊保持著剛才的語氣。

“我覺得《高山下的花環》也算不上多麼好的一篇,是江弦所創作的作品裡有失水準的一部。”

這話可真是一語驚人。

要知道《高山下的花環》這篇自從發表以來,受到的鮮花和讚譽一片。

很多人都將這篇視作軍旅的一個決定性突破。

更是在還未發表之際,便被文學界評為最好的當代軍事文學。

可管謨業這個時候居然說這是江弦有失水準的一篇。

這種與主流相悖的聲音,不可謂不驚人。

很多人看向張守仁,等待著張守仁的反應。

張守仁在今天的會議中年紀算是最大的了,坐在眾人中央,就像個沉穩的老大哥,隻是一言不發的抽著煙聽完了管謨業的這些話。

有彆的作家聽不慣,拍了桌子。

“管謨業,《高山下的花環》是公認的寫到人民心坎裡的好作品,怎麼到你這就不好了?”

對方言辭激烈,管謨業卻依舊保持著自己的立場。

“《高山下的花環》算不上好,甚至我覺得這部作品根本不是,與其說它是一篇,不如說是電影分鏡”

“這篇的水準,大概跟我在部隊寫的英模材料差不多。”

這話不可謂不刺耳了。

名動全國的,在管謨業眼裡,竟然隻是一篇英模材料的水平。

在場的人都聽不下去,也看不下去,替江弦,也替張守仁戳著管謨業的脊梁,討伐起這個不知深淺的後生。

“你這話就像是雞蛋裡挑骨頭了,《高山下的花環》在軍事題材創作上,有著突破性的貢獻,雖然在藝術上有粗疏之處,人物關係的設計也有過於戲劇化的痕跡,但其擁有的現實主義力量,完全能夠蓋過這些不足。”

“你也不想想,如果是電影分鏡,如果是英模材料,那梁三喜、靳開來、趙蒙生這些個英雄形象,還能打動的了這千千萬萬個老百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