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徑直挑明,秦國該撤兵了,該答應什麼條件,他會和夏王商議答複。
一看時間,還是五日之前發出的,這就說明在自己見五老之前,張儀已經心中有所猜測,而且很準。進一步說明這當代縱橫者的可怕。
不過,幾日後他也應該收到自己的密函了,已不用再去特意恢複。
至於最後一份,則是來自魏國國師司馬如。同樣是五日之前發出,強調了魏國已經仁至義儘,此事之後,雙方會各取所需,讓江凡謹記事後不要過多牽連魏國。
對此,江凡隻是一笑,司馬如很聰明,但可惜,不過多牽連,不意味著不牽連,既然已經在局中且得了好處,哪有那麼容易摘乾淨,至少三城交換,魏國還得參與進來。
不過,他的後半段,倒是讓江凡不由慨歎,司馬如和魏王到底不簡單。
司馬如隱晦的點出,秦晉已然結盟,對魏國有夾擊之勢,而秦楚有都在對夏興兵,一旦夏國失守,魏國就被三麵包夾,故此,為唇亡齒寒故,若秦國還不退兵,魏國將要考慮援助夏國。
果然如此,這個發展並沒有出乎意料,魏王和司馬如心裡明鏡一般啊。
確實,可以到此為止。這一戰終歸打破了聖地以英王為傀儡,暗扶夏國獨尊五國的戰略格局,成功修改為秦晉結盟,楚夏敵對,魏國中立,這種最有利於秦國的局麵。
第一步戰略計劃,大功告成!
當然,以後的鬥爭會更加殘酷,不過現在江凡要做的,是幫忙舉辦太子登基大典。
隻有三天,準備工作不可謂不倉促,好在太子和平皇早有準備,加上皇庭這種狀態,說複雜也並不複雜。
故此,第三天旭日東升之際,登基大典如期舉辦。而在這期間,也並未出現任何阻撓。
周曆九百八十八年十月初一,大周祭祀天地鬼神,昭告天下,在位五十八年的周平皇退位,太子登基,改元繼開,世稱明宗。
當日,兩大聖地還是來人了,畢竟人皇登基,這種麵子活得乾,不是為皇庭,是為自己。
隻是,這次也算很不給麵子,太華來的居然隻有三長老丙寅,泰嶽也好像商量好一般,來的是三供奉。
按理說,人皇加冕,要兩大聖地宗老和聖尊駕臨,並由雙聖親手為人皇扶冕,可不但至尊和尊老沒出現,連大供奉大長老都沒到,屬實說不過去。
群臣雖然心中彆扭,可平皇和太子反倒好像沒什麼事,隻是按照皇庭禮儀,一步步進行儀式,至於平皇加冕之後的扶冕者,卻換成了鎮國隱相江凡。簡單也不失隆重,畢竟大周近千年,能有鎮國隱相扶冕的,隻有太祖、太宗和明宗三人。
當然,江凡心裡特彆古怪,從古至今,沒聽說過兒子給老子扶冕的。
加冕結束,平皇讓位,明宗高倨寶座。
新皇登基,有用沒用的,總要做做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