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天翼感覺到非常心疼,因為,惡魔之心是他不可能買得起的頂配迷你四驅車,隻不過,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改裝,才會輸掉比賽。隨後他還是通過回收惡魔之心的材料,比如底盤、車輪和各種零件,用來強化他的天使之翼。
後續的劇情,則是參加一場又一場的比賽,比賽的規格,當然也會有變化。
從華夏四驅車總決賽、亞洲四驅車大賽、全球四驅車總決賽。甚至,就連奧運會,也有迷你四驅車項目。
簡單說,這篇漫畫魔改了世界,這個劇情世界中,迷你四驅車的地位,被抬高到類似於足球運動的程度。
這篇漫畫完全沒有傳統港漫的打打殺殺,但衝擊表現的非常好。而且,完全是圍繞著迷你四驅車的主題,讓讀者有一種代入感。
成年人就罷了,但小孩子如果是被漫畫吸引,多半會向家長哭著要跟漫畫書裡麵一樣的四驅車。
另外是一篇黎誌清著的《四驅俠》,原本是迷你四驅車,融入了武俠和玄幻元素。也就是,迷你四驅車的比賽,居然受到內功心法影響。
主角國子雲,家傳九陽真經,輸入九陽真氣到“燃燒太陽”四驅車中,電池和發動機裡麵,因為擁有他的內功輸入,到了電池電力消耗殆儘時,居然發出類似於燃燒一半的火焰,一舉贏得了比賽。
後期,對手的四驅車,出現了冰凍效果,把其他人的四驅車凍住,跌落到泡到外。還有就是,遠程用劍氣來破壞對方的四驅車,還有就是吸星大法,可以把對手的四驅車的電力和真氣都吸乾,而自身的四驅車越來越強。
雖然,《四驅英豪》更符合劉森的要求,但是,劉森卻感到了《四驅俠》卻也是有點創意的。
另外,《四驅俠》在題材上,可能吸引到傳統的武俠愛好者。隻要武俠愛好者入迷,將來也有可能轉化為四驅車愛好者。
於是,劉森決定這兩篇漫畫都進行連載,不過,卻並非發行單行本,畢竟,兩者毫無知名度,不像《鬥破蒼穹》漫畫有小說可以借人氣、所以,新連載決定在雜誌上連載。
不過,香江的漫畫行業跟東瀛有所不同,東瀛有著數種發行量幾百萬的頂級漫畫刊物,可以給新連載的漫畫集聚人氣。
但香江基本上是把單行本當作雜誌運營,有時候,為了宣傳新漫畫,會在熱門的老漫畫裡麵,每期附贈一些新漫畫的內容。等到贈送的內容打響了名氣之後,才會獨立出來,以每期34頁的單行本方式發行。
正是因為,香江根本就沒有一本漫畫雜誌作為平台,所以,港漫造血能力比較弱,新連載的漫畫想要起來,難度是比較大的。
所以,劉森讓神火出版社搞一本專門的漫畫雜誌《少年港漫周刊》,這份周刊跟傳統港漫定義不同。
傳統的港漫,雖然少年人讀者不少,但逐漸越來越向青年和成年人市場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