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對LD表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錯過這次機會,未來十年都不可能有CD生產線落戶於華夏大陸。
5000萬米元的投資,國際上領先的技術,剛剛問世不久的顯產業!而且,是維創電子這個顯國港商聯合國際上大名鼎鼎的F利浦公司打造的。
於是,上級迅速特批,在深鎮劃撥200畝土地,折價1000萬元人民幣,借給深鎮顯顯電子擴大工廠麵積。當然了,這1000萬元不用現在出錢,而是可以等到生產線投產之後再付款。
顯投產的CD唱片機和CD光盤工廠,委托給顯卡電子和新顯電子代工。價值5000萬米元的生產設備,也會租給新顯電子公司。
新顯電子可以投產之後,以代工費來償還機器設備的租金。等到機器設備折舊完成後,可以考慮低價轉讓給新顯電子。
不過,CD唱片機和光盤的品牌,則是F利浦公司和維創電子公司合資成立的顯F科技公司持有。
弄出CD唱片機,套取了F利浦公司整條生產線,劉森覺得這筆買賣非常劃算。當然了,也僅拿出了CD唱片機和光盤模擬信號轉數字信號的技術。
維創電子公司還有更好的光驅,但劉森不準備現在就拿出去,實際上,若是有辦法自己搞一條CD唱片機的生產線,他甚至不會理睬F利浦公司。
但正是因為,產品逆向工程研發倒是很洪易,但是卻陷入了現在很多華夏企業類似的問題――生產不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即使勉強進行生產,很多核心零部件,也必須要委托海外的行業巨頭去生產。
正是因此,劉森才準備以專利技術和產品作為籌碼,吸引F利浦公司合作,讓F利浦公司跟劉森合資搞一條CD唱片機和CD光盤的刻錄生產線。一開始,核心零部件從F利浦公司采購,讓其賺取最豐厚的利潤。
但等到生產線都搬到了內地,CD唱片和光盤的消費市場也逐漸培養起來了。隻有能夠投入足夠的資金和研發資源,核心零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也並不是難事。
1981年9月,維創電子公司聯合F利浦公司注冊成立顯F科技公司在香江掛牌成立。
這家新成立的公司,一開始創立的起始點就超過了絕大部分的企業,可謂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豪門貴子。
維創電子注入了CD唱片機相關的100多個核心專利,而F利浦公司則注入了價值5000萬米元估值的生產技術和設備。這家公司初創,注冊資本就高達1億米元。
與此同時,兩家巨頭聯合給顯F科技擔保,讓其在銀行的初始信用額度就高達2000萬米元。即使其注冊資金有點灌水,但打個折扣。這家公司的估值,最低限度也不會低於5000萬米元。
在81年就擁有1億米元規模的企業,不僅僅在內地是龐然大物,在香江也絕對算得上是一家大型企業了。
而這家大型企業注冊成立之後,卻隻招商業運營人員和研發人員,卻並不打算自主建立工廠,而是在劉森的建議下,F利浦公司同意把生產完全外包給華夏的代工企業。
也就是顯卡電子和新顯電子為首的兩大維創電子的禦用代工企業,這兩大代工企業在洪健的管理之下,形成了良好的互補。
顯卡電子能夠從香江獲得融資,以及進口海外的生產設備和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