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站台宣傳(1 / 2)

工業產能也是比較分散,而不是集中在一起。這種思路,是以大規模全麵戰爭有可能爆發作為前提,而做出的BS。

當然了,世界大戰、核戰爭一直沒有爆發,改革開放以後,上級做出判斷,認為未來幾十年內爆發世界大戰的概率也不大,所以,才決定逐步開發沿海地區。

GGKF的做法當然是對的,但也有一些失誤。比如,一些SX單位為了經濟發展搬遷到山外,把過去投入了大量資金和資源的建立起來的工廠拋棄,造成了資源浪費。

還有就是人力資源的浪費,由於大批ZQ返城,很多家庭成年子女無法安排工作。

不少企業的熟練老技術工人,為了家中待業子女能頂替自己的職位,所以,提前辦理了退休。

換上了那些基本上沒有本事沒工作經驗的年輕人上崗,進一步惡化了企業的效率。

更浪費的是,這麼一堆五十出頭年富力強的技術工人,擁有一身的技術,而這些技術頂崗的年輕人即使再肯學,沒十年二十年的磨練也不能掌握。

而這些素質好的人才,無奈給素質更差的返城或待崗的年輕人讓出崗位。

企業效率最低的時期並不是GGKF前,恰恰相反,而是80年代~90年代,頂崗最厲害的時代,許多企業的效率降至最低點。因為,一大批什麼都不會的年輕人,頂替了生產經驗豐富技術水平紮實的老技術工人。

有很多短視的企業,把這些老人當作負擔。但是,鐘健在劉家父子的建議下,在全國各地的企業禮聘這些老工人來廠工作。

以至於,新顯電子公司對於員工並不講究“年輕化”,反而搞逆曆史大勢的“老年化”。

頂崗本質上不過是年輕人解決不了自己的就業崗位,迫不得已隻能眼巴巴的期盼上了年紀的父輩提前退休,讓出崗位給自己。

從大局來說,這是正確的,畢竟,年輕人無業的多了,社會就可能不穩。

但從企業層麵來看,這就未必正確的。不過企業也沒有辦法,畢竟誰家都有待業的孩子。

但是對於劉家父子來說,現在的熟練老工人的工資,又不是太高,那麼,憑本事招人,當然是優先招聘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工人,而不是什麼都不會,需要慢慢帶慢慢學的年輕人。

況且,經驗豐富的老技術工人,他們還可以以老帶新。

像巢晶這種老技工,新顯電子廠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有些是當時上級從各單位抽掉過來了,但更多是後來企業主動挖過來的牆角。

這個年代剛畢業的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工作,新顯電子搶不到幾個,但是,這些退休老工程師,總不會有人跟他們搶吧?

1981年10月15日,香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