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即使是持有現金吧,港幣也從5.8跌破了8,而且,還看不見底部。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保守,劉家在企業界看來,已經相當激進了,比如,盤古主機激進到了虧本銷售,一分錢毛利都沒有,這種做法還悄悄的憋在心裡,絕對不能對外宣傳說我虧本銷售,否則,會引發反傾銷的訴訟。
但比起瘋狂的金融投機者,劉家就是比較克製了,即使信息比誰掌握的都多,也隻敢通過正常的企業信貸的方式借款,而不是找高盛、摩根士丹利之類的機構開外彙投機賬戶搞複雜的投機和對賭。
畢竟,企業家被擠兌破產的規程是緩慢的,即使失敗的企業家,從露出敗象到破產,往往也需要幾年時間。這個規程,給予優秀的企業家足夠反敗為勝的機會。但是,金融投機失敗爆倉破產的效率卻是一瞬間,遠遠比正常的生意的“效率”要高的多。
大型機構機構,大致上等同於全球開連鎖賭場,提供幾千萬上億賭徒下注服務。有時候賭場自己也下場賭博,也有失手的時候。比如,後來的雷曼破產,以及德銀瘋狂的投機金融衍生品,造成了連續巨虧。
這些金融機構長遠而言,最好就是不下場自己賭博,隻對賭徒提供服務,這麼一來即使生意冷清,也不過減少收入,還算是低風險的生意。但一旦金融機構從服務者,變成了自己也下場賭博,那麼一旦投機失敗,對社會的負麵影響,也遠遠超過普通賭徒賭輸的後果。
1983年9月末,維創電子公司臨時股東會議和骨乾員工會議召開。
由於公司實行的是股東和員工身份重複,所有的員工未必都是股東,但所有的股東都是員工。
正常退休的情況下能夠持有股權,但是,去世的股東不能把股份讓其財產繼承人接受,而是折算現金,由公司收回股權。
離職的員工,也是一樣處理。一旦離職,手持的股權,都要賣給公司,不允許任何非公司員工持有公司的股權。
這種激勵機製固然留住了大部分的一流人才,在公司取得成績的員工,一般都不會輕易的離職跳槽,即使其能力已經不能負擔重要的職位,但也可以做也一些簡單的工作,隻獲得股東的權益,也可以讓其混的很滋潤。
當然了,這樣一來,公司的業績虧損,也必須要向員工,尤其是持有股權的骨乾員工解釋。
雖然,多了一層束縛,劉焱不能做任何決策都不讓大家知情,但實際上,讓員工和股東參與決策,長遠而言,對公司是有利的。
尤其是,維創電子公司這樣的企業,長遠而言,人才才是企業最大的財富。逐漸讓人才有“當家作主”的感覺,比自認為是“打工”,完全沒有主人翁意識要好。
這種混合了ZB主義和SH主義激勵製度與一身的製度,成就了HW。
90年代的HW還未很弱小的企業,其產品在國內也隻能是低端產品,主要向想鄉鎮市場銷售。但是轉眼到了21世紀,HW畫風突變,逐漸成為世界頂級的科技巨頭,電信設備行業的老大。